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总题量:1616选择本页全部试题
  • 题型:名句名篇默写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难

    年份:2018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    , 以丝线比箫声;白居易《琵琶行》中    , 以撕绸声比琵琶声;杜牧《阿房宫赋》中    , 以霹雳之声写车辇之声。
    (2)郦道元《三峡》中       , 写出了飞湍瀑流,奔泻而下之景。

  • 题型:名句名篇默写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难

    年份:2018

    补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女子反思自我婚姻,控诉男子做事没有原则,德行一变再变的两句话是:“      
    (2)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的沉稳风采的三句话是:“         

  • 题型:名句名篇默写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难

    年份:2018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批评梁惠王不能“与民同乐”,欧阳修却在《醉翁亭记》中慨叹老百姓虽能与他游乐,却不知他的真正乐处的两句是      
    (2)白居易《琵琶行》中,“   ”一句直接表现诗人和朋友在告别时被远处传来的琵琶声深深吸引不想走的情景。
    (3)荀子在《劝学》中提出要善于利用外物的句子是“      。”

  • 题型:名句名篇默写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难

    年份:2018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以“      ”两句,揭示出学习与自省对于君子成长的重要意义。
    (2)《琵琶行》描写琵琶女梦忆往事,醒来粉泪纵横的诗句是:      
    (3)《赤壁赋》中客悲叹自己只得在秋风中用悲凉的箫声寄托苦闷之情的一句是: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难

    年份:201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万章问曰:“孔子在陈,曰:‘盍归乎来!吾党之小子狂简,进取,不忘其初。’孔子在陈,何思鲁之狂士?”孟子曰:“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孔子岂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
    “敢问何如斯可谓狂矣?”曰:“如琴张、曾晳、牧皮者 , 孔子之所谓狂矣。”“何以谓之狂也?”曰:“其志嘐嘐然 , 曰:‘古之人!古之人!’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狂者又不可得,欲得不屑不洁之士而与之,是狷也,是又其次也。孔子曰:‘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乡原乎!乡原,德之贼也。’”
    曰:“何如斯可谓之乡原矣?”曰:“‘何以是嘐嘐也?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行何为踽踽凉凉?生斯世也,为斯世也,善斯可矣。’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原也。”
    万章曰:“一乡皆称原人焉,无所往而不为原人,孔子以为德之贼,何哉?”曰:“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孔子曰:‘恶似而非者,恶莠,恐其乱苗也;恶佞 , 恐其乱义也;恶利口,恐其乱信也;恶郑声,恐其乱乐也;恶紫,恐其乱朱也;恶乡原,恐其乱德也。’君子反经而已矣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
    (节选自《孟子·尽心下》)
    【注】①万章:孟子的门徒。②狷(juàn):洁身自好。③琴张、牧皮:未详。曾晳:孔子的弟子。④嘐嘐(xiāo xiāo):志大言大的样子。⑤夷:句首助词,无义。⑥原:同“愿”,谨善。⑦踽踽(jǔ jǔ):独自走路,孤单的样子。⑧佞(nìnɡ):能说会道。⑨慝(tè):奸邪。
    (1)对下列句子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吾党之士狂简                    简:威仪堂堂
    B.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          掩:遮蔽、遮盖
    C.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    憾:仇恨、怨恨
    D.孔子以为德之贼                  贼:残害……的人
    (2)以下五句分别编成四组,全都批评“原人”的一组是( )①非之无举也
    ②孔子以为德之贼
    ③恶利口,恐其乱信也
    ④居之似忠信
    ⑤言不顾行,行不顾言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②③④
    (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孟子的弟子万章,对孔子身在陈国却思念鲁国的狂放之士感到不解,认为是错误的。
    B.孔子在交友的过程中,首选中道之士,次而选狂放之士,再次选狷介之士;对于乡原之士深恶痛疾,不与交往。
    C.孟子认为狂放之士虽然胸怀大志,并能讲一番道理,但他们的行为却常常不能与他们的语言相一致。
    D.孟子认为,孔子身在陈国却思念鲁国的狂放之士是正确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②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难

    年份:201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上池州李使君
    杜牧
    仆与足下齿同而道不同,足下性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温慎,故处世显明无罪悔。(仆)在京城间,家事人事,终日促束,不得日出所怀以自晓,自然不敢以辈流间足下也。
    去岁乞假,自江、汉间归京,乃知足下出官之由,勇于为义,向者仆期足下之心,果为不缪 , 私自喜贺,足下果不负天所付与、仆所期向,二者所以为喜且自贺也,幸甚,幸甚。仆不足道,虽能为学,亦无所益,如足下之才之时,真可惜也。向者所谓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此才可惜也;年四十为刺史,得僻左小郡,有衣食,无为吏之苦,此时之可惜也。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
    仆常念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何者?以其书具而事多也。今之言者必曰:“使圣人旨不传,乃郑玄辈为注解之罪。”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若使玄辈解释不足为师,要得圣人复生,如周公、夫子亲授微旨,然后为学。是则圣人不生,终不为学;假使圣人复生,即亦随而猾之矣。此则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欺乱常人耳。自汉已降,有国者成败废兴,事业踪迹,一二亿万,青黄白黑,据实控有,皆可图画,考其来由,裁其短长,十得四五,足以应当时之务矣。不似古人穷天凿玄,蹑于无踪,算于忽微,然后能为学也。故曰,生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也。
    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此乃随所见闻,能不亡失思念至也。楚王问萍实 , 对曰:“吾往年闻童谣而知之。”此乃以童子为师耳。之于上古,复酌于见闻,乃能为圣人也。诸葛孔明曰:“诸公读书,乃欲为博士耳。”此乃盖滞于所见,不知适变,名为腐儒,亦学者之一病。
    仆自元和已来,以至今日,其所见闻名公才人之所论讨,典刑制度,征伐叛乱,考其当时,参于前古,能不忘失而思念,亦可以为一家事业矣。但随见随忘,随闻随废,轻目重耳之过,此亦学者之一病也。如足下天与之性,万万与仆相远。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自古未有不学而能垂名于后代者,足下勉之。
    (选自《樊川文集》,有删节)
    【注】①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李使君,即李方玄,杜牧好友,时任池州刺史。②缪:通“谬”。③郑玄:字康成,东汉人,师从马融,遍注五经,为古文经学大家。④萍实:南方池泽中常生蓬草的果实。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然不敢以辈流间足下也       期:期待。
    B.真可惜                       可惜:令人惋惜。
    C.使圣人旨不传                 微:精深微妙。
    D.之于上古                     参:检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饰温慎               予人
    B.向者仆期足下之心     成,则可待乎
    C.有国者成败废兴       远而无所至极耶
    D.能不亡失思念至也     吾尝终日思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非议郑玄等人且否定古注的“今之言者”深表不满,对这些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扰乱治学的不良学风更以“欺乱”斥之。
    B.作者提倡以据实控有的态度去对待历史上的成败兴废、事业踪迹,厘清因果,比较优劣,这样“足以应当时之务”达到经世致用的目的。
    C.作者认为自己在学问上虽可成就一家之事业,但还是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轻目重耳,拘泥于所见而不知适应变化的弊病。
    D.作者在这封书信中对同龄友人推许鼓励,倾吐怀抱,笔端流露真情;谈论治学之道,眼界开阔,见解精辟,语言洁净简要。
    (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仆 自 知 顽 滞 不 能 苦 心 为 学 假 使 能 学 之 亦 不 能 出 而 施 之 恳 恳 欲 成 足 下 之 美 异 日 既 受 足 下 之 教 于 一 官 一 局 而 无 过 失 而 已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
    ②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

  • 题型:作文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难

    年份:2018

    转眼之间,香港回归已经×年了。请收集资料,就×来香港的变化发展作一报道。提示:报道香港的8年发展,需要注意报道的点面结合展示,不可面面俱到。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难

    年份:201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学/科网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
    (摘编自陆邵明《留住乡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型的城镇化建设,如果在建设之余还能兼顾人文保护,就不会留下“乡痛”。
    B.乡村记忆是居民情感所系和乡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完好保存下来。
    C.在城镇化过程中,定期维修乡村的集体记忆场所,是呵护乡村记忆的一种方式。
    D.活化乡村记忆是指赋予乡村记忆新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围绕着乡村记忆的保护,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留住乡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B.文章将乡村记忆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并论及了二者的有机联系。
    C.文章提出以综合甄选的方式选择保留哪些乡村记忆,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
    D.认为乡村与人的情感、记忆密切相关,这是文章论述城镇化与乡愁关系的前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能留住乡愁,就有可能避免城乡变迁中物质空间变化与人的情感发生冲突。
    B.如果游子在城镇化的故乡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就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
    C.为了保护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
    D.能对乡村记忆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说明乡村记忆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的。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难

    年份:201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其至乎?”
    晏子对曰:“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三王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侯也,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也。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古者尝有处橧巢窟穴而不恶,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及三代作服,为益敬也,首服足以修敬,而不重也,身服足以行洁,而不害于动作。服之轻重便于身,用财之费顺于民。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是故明堂之制,下之润湿,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土事不 , 木事不镂,示民知节也。及其衰也,衣服之侈过足以敬,宫室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用财甚费,与民为仇。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若法其节俭也,则虽未成治,庶其有益也。今君穷台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务于刻镂之巧,文章之观而不厌,则亦与民而仇矣。若臣之虑,恐国之危,而公不平也。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
    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槀邑。晏子辞曰:“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弊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其上甚矣!此婴之所为不敢受也。”
    公曰:“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
    晏子曰:“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
    公曰:“然则曷以禄夫子?”
    晏子对曰:“君商渔盐”,关市讥而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若此三言者, 婴之禄,君之利也。”
    公曰:“此三言者,寡人无事焉,请以从夫子。”
    公既行若三言,使人问大国,大国之君曰:“齐安矣。”使人问小国,小国之君曰:“齐不加我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三王:夏商周三代之明君,多情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②橧巢:用柴薪搭建的巢形住所。③关市:指集市。讥:查,盘问。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其衣服节俭而众   说:同“悦”,高兴
    B.土事不 , 木事不镂     文:花纹
    C.下之其上甚矣         疾:痛恨
    D.君而处身             宗:尊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如此,则诸侯至矣        行李之往来,共乏困
    B.服之轻重便            青,取之
    C.然则曷禄夫子            还军霸上,待大王来
    D.关市讥不征              逝者如斯,未尝往也
    (3)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B.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C.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D.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认为,古代圣王诚心诚意地爱护百姓,实实在在地对百姓行善,因此天下的人都感念其德义而归附他们。
    B.晏子认为要想治理好国家,使天下归附,最重要的不是取法已过时的古圣王制度,而是效法他们的节俭风尚。
    C.面对景公的封赏,晏子并不领情,他毅然决然地予以拒绝,并且指出了景公穷奢极欲与穷兵黩武的危害性。
    D.本文采用对话的方式,批评了景公治理国家的错误观点和做法,表达了晏子减少赋税减轻刑罚等政治主张。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
    ②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
    ③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难

    年份:201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学孔堂记
    胡缵宗
    天不可以象名,孔子之道不可以科名。日月星辰,象也;德行、政事、言语、文学,科也。谓天尽于日月星辰,是小天矣。谓孔子之道尽于德行、政事、言语、文学,是小孔子之道矣。学孔子者,不得其全而各得其性之近似,乃名之以科,而不知孔子之道,何可以科名哉?虽然,学孔子者非得其门,吾未见其入也。
    苟不欲知天则已;苟欲知天,在璇玑、玉衡,以观日月星辰,几乎天矣。夫苟不欲学孔子之道则已;苟欲学孔子之道,由博文约礼以达德行、政事、言语、文学,几乎孔子矣。言子游,孔子之高弟也,其优于同列也以文学,而其治武城也以礼乐。礼乐固文学之见乎其外者也。德也,政也,言也,文也,无不焉之谓礼;德也,政也,言也,文也,无不和焉之谓乐。子游学乎孔子而独得乎礼,乐之传亦微矣。
    夫礼乐,孔子之道也。学礼乐以入道,孔门之教也。故学子游所以学孔子也。学至于子游,具孔子之一体矣。吴之先启于泰伯。泰伯以让风,子游以礼乐风,吴之文,实彬彬矣。夫岂后世之所谓文哉?亦岂后世之所谓学哉?后子游而与起者,唐有若陆公贽宋有若范公仲淹。贽曰:上不负天,下不负所学。仲淹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章功业越一世,虽未敢上拟孔门,其亦学子游而有得者,与学子游所以学孔子也,故吴之文称盛者,曰:泰伯贤。曰:子游先。曰:敬与希文焉尔,其以文擅当时名。故有学道书院创于宋、复于元,迨至今……湮废已久,缵宗守兹邦,乃因佛废之隙而鼎建之。外为书院,内为堂,旁为周庐。于是择郡中子弟之良者肄其中,而以孔子之道相切磋焉。冀诸士子学敬与希文以至于子游,学子游以至于孔子,亦庶几矣。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其尚勖之哉,其尚之哉!
    (有删改)
    【注】①缵宗:作者自称。
    (1)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不焉之谓礼        序:次序
    B.故学子游所以学孔子也      所以:用来……的途径
    C.缵宗守兹邦        忝:谦辞,有愧于
    D.其尚之哉         勖:勉励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孔子之道是博大精深的,不等同于德行、政事、言语、文学等具体的类别,否则就是看小了孔子之道,看小了天。
    B.作者认为知识广博、遵守礼仪,从而实现有德行、善于政事、精通言语和文学,这就是孔子之道。文学不过是礼乐的外显。
    C.吴地文化最先起于泰伯。泰伯谦让之风教化了吴地,而子游用礼乐教化吴地,所以吴地的文学不是后世所说的一般的文与学。
    D.作者推举陆贽和范仲淹,他们文章功业都超越一时,虽然不能和孔子之徒比,但也是学习子游而有所收获的,并且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子游是一致的。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汉语。①子游学乎孔子而独得乎礼,乐之传亦微矣。
    ②于是择郡中子弟之良者肄其中,而以孔子之道相切磋焉。
    (4)结合全文,概括作者建立学孔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