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老子》二章,完成各题。
    《老子》四章
    三十辐共一段,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赞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第二十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寿。(第三十三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百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


    解释下列字词。
    之于未有
    ②强行有志
    ③其脆易
    ④常于几成而

    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与“不贵难得之货”中“贵”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______
    A.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B.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C.见贤思齐焉
    D.虽至大夫之相乱家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老子特地提醒人们要全面地看待事物。指出事物是由“有”“无”两者结合而成,从面可以“利”和“用”。
    B.《老子》认为,自以为是的人,虽是要彰显自己,却往往不能彰是自己;自我夸耀的人,虽是显示自己的功劳,却往往不被认为有功或者不能成就大功。
    C.“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认为“自知”比“知人”更加重要,“胜人”比“自胜”更加难得,这是极富人生哲理的判断。
    D.人们做事,常常是在将要成功的时候却让它失败了,假如将要完成的时候像开始的时候一样谨慎,就不会败坏事情了。《老子》告诫人们做事要善始善终。

    翻译句子。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未;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有“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请问这两者有什么不同?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庄子祠堂记
    苏轼
    ①庄子,蒙人也。尝为蒙漆园吏。没千余岁,而蒙木有祀之者。县令秘书丞王兢始作祠堂,求文以为记。
    ②谨按《史记》,庄子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肤箧》。以诋莹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此知庄于之粗者。
    ③余以为庄子盖助孔子者,要不可以为法耳。 楚公予徽服出亡,而门者难之,其仆操棰而笃曰:“隶也不力。”门者出之,事固有倒行而逆施者,以仆为不爱公子,则不可;以为事公子之法,亦不可,故庄于之言,皆实予,而文不予,阳挤而阴助之,其正言盖无几。至于诋紫孔子,未尝不微见其竟,其论天下追术,自丕翟,禽滑厘,彭数,慎到,田骈,关尹,老聃之徒,以至于其身,皆以为一家,而孔子不与,其尊之也至矣。
    ④然余尝疑《盗跖》。《渔父》,则若真诋孔子者。至于《让王》,《说剑》,皆浅活不人于道。反复现之,得其《寓言》之意,终曰:“阳子居西游于秦,遇老子。老子曰:“而睢睢。而盱盱,而谁与居。太白若辱,盛德若不足。”阳子居蹴然变容。其往也,舍者将迎其家,公执席,妻执巾栉,舍者避席,炀者避灶。其反也,舍者与之争席矣。”去其《让王》,《说剑》,《渔父》,《盗跖》四篇,以合于《列御寇》之篇,曰:“列御寇之齐,中道而反曰:“吾惊焉,吾食于十浆,而五浆先馈。'”然后悟而笑曰:“是固一章也。”
    ⑤庄子之言未终,而昧者剿之以入其言。余不可以不辨。凡分章名篇,皆出于世俗,非庄子本意。
    元丰元年十一月十九日。(选自《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

    本文第二段“此知庄于之粗者”的意思是: ______ 。

    分析本文第三段画线部分的作用。

    作者认为庄子对孔子“尊之也至矣”的原因是?

    作者在文末说“余不可以不辨”,综合全文,请说说苏轼写本文的目的。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东轩记
    苏辙
    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泛滥,登北岸,败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漘,水患尤甚。既至,敞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郡怜其无归也,许之。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种杉二本,竹百个,以为宴休之所。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莫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旦则复出营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每旦莫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颜子以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 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
    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生死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晞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乐,宜其不可得哉! 若夫孔子周行天下,高为鲁司寇,下为乘田委吏,惟其所遇,无所不可。彼盖达者之事,而非学者之所望也。
    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休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
    (选自苏辙《东轩记》,有删节)(注)①漘:(chún)江边。②抱关击柝:守关击梆。这里指出任守门打更的小吏。③晞:仰慕。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作者由东轩的简陋日子联想到颜回苦学生活,并借“箪食瓢饮”之乐,表达“安贫乐道”的精神追求,抒发其旷达心情。
    B.作者认为读书人在他还没有达到最高理想境界时,就会沉溺在权势利益之中。等他有了人生最高的理想时,就能摆脱虚华。
    C.针对难行大道的现实,作者抒写了自己归休田里、修葺住所的情况,亦即孔子所说的大道如果不能推行,就乘坐木筏子到海外去。
    D.这篇文章,不涉铺张,语言平淡,思想却极深刻,抑贬谪之失意,化悲伤而进德修业,又抒发谪居之苦,文风汪洋澹泊。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世 或 哀 而 怜 之 使 得 归 休 田 里 治 先 人 之 敝 庐 为 环 堵 之 室 而 居 之 然 后 追 求 颜 氏 之 乐 怀 思 东 轩 优 游 以 忘 其 老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
    ②若夫孔子周行天下,高为鲁司寇,下为乘田委吏,惟其所遇,无所不可。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张养蒙,字泰亨,泽州人。万历五年 进士。选庶吉士,历吏科左给事中。少负才名,明习天下事。居言职,慷慨好建白。以南北多水旱,条上治奸民、恤流民、爱富民三事,帝嘉纳之。 锦衣都指挥罗秀营佥书,兵部尚书王遴格不行。秀竟夤缘得之。养蒙疏发其状。 御史高维崧等言事被谪,养蒙偕同官论救,复特疏讼之。忤旨, 夺俸。寻迁工科都给事中。都御史潘季驯奏报河工,养蒙上言曰:“二十年来,河几告患矣。当其决,随议塞,当其淤,随议浚,事竣辄论功。 夫淤决则委之天灾而不任其咎浚塞则归之人事而共蒙其赏及报成未久惧有后虞急求谢事而继者复告患矣其故皆由不久任也。夫官不久任,其弊有三:后先异时也,人己异见也,功罪难执也。请仿边臣例,增秩久任,斯职守专而可责成功。”帝深然之。有诏潞安进绸二千四百匹。未几,复命增五千。养蒙率同官力争,且曰:“从来传奉职造,具题者 内臣,拟旨者阁臣,抄发者科臣。今径下部,非祖制。”不从。出为河南右参政。寻召为太仆少卿,四迁左副都御史。二十四年,极谏时政阙失,不报。又明年六月,两宫三殿继灾。养蒙复上疏曰:“ 近日之灾,前古未有。自非君臣交儆,痛革敝风,恐虚文相谩,大祸必至。”帝亦不省。寻迁户部右侍郎。时再用师朝鲜,命养蒙督饷。事宁,予一子官。三十年,户部尚书陈蕖称疾乞罢。诏养蒙署事。会养蒙亦有疾在告,固辞。给事中夏子阳劾其托疾,遂罢归。卒于家。天启初,赐谥毅敏。
    (节选自《明史•张养蒙传》)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夫淤决则委之天灾/而不任其咎/浚塞则归之人/事而共蒙其赏/及报成未久/惧有后虞/急求谢事而继者/复告患矣/
    B.夫淤决则委之天灾而不任其咎/浚塞则归之人事而共蒙其赏/及报成/未久惧有后虞/急求谢事而继者/复告患矣/
    C.夫淤决则委之天灾而不任其咎/浚塞则归之人事而共蒙其赏/及报成未久/惧有后虞/急求谢事/而继者复告/患矣/
    D.夫淤决则委之天灾而不任其咎/浚塞则归之人事而共蒙其赏/及报成未久/惧有后虞/急求谢事/而继者复告患矣/

    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的称谓,前三名分别称为:状元、探花、榜眼。
    B.锦衣指禁卫军士卒,是皇帝侍卫亲军,从事逮捕、审问、收集军情等活动。
    C.夺俸是古代朝廷管理官员的一种惩治制度,官吏因为过失而被罚扣其俸禄。
    D.内臣是指宫内所使用的官员、太监、护卫官长,也可指权贵们的贴身人员。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张养蒙建言献策,体恤百姓疾苦。他做言官时,南北多水旱灾害,他分条上疏向皇帝陈述惩治奸诈之民,抚恤流亡之民,爱惜富裕之民这三件事情。
    B.张养蒙忠于职守,揭发不轨之徒。罗秀谋求佥书一职,没有得逞,但是他最终通过拉拢关系得到此职,张养蒙作为言官,得知后就揭发他这一罪状。
    C.张养蒙治事有方,弥补制度缺陷。他认为黄河灾患不除与治水官员不能久任其职有关,他建议提高官员级别使其久任此职,这样职责固定而可以求得成功。
    D.张养蒙慷慨直言,敢于指责皇上。皇帝下诏从潞安进绸,没过多久,又提出增加,张养蒙率领众人据理力争,并指责皇帝这样做不符合祖宗的规定。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御史高维崧等言事被谪,养蒙偕同官论救,复特疏讼之。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陆贾者,楚人也。以客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初定,尉他(人名)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他印为南越王。陆生(陆贾)至,尉他魋结箕倨见陆生。陆生因进说尉他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河北真定。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通使。君王宜郊迎,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王先人冢,夷灭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则越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他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归报,高祖大悦,拜贾为太中大夫。

    陆生时时前说称《》《》。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吴王夫差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向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怿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征,凡著十二篇。

    吕太后用事,欲王诸吕,畏大臣有口者。陆生自度不能争之,乃病免家居。有五男,乃出所使越得橐中珠,卖千金,分其子,子二百金,令为生产。陆生常安车驷马,从侍者十人,宝剑直百金,谓其子曰:“与汝约:过汝,汝给吾人马酒食,十日而更。”陆生竟以寿终。

    (节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有删改)

    【注】①魋结:发鬢梳成一撮,形状如椎,为蛮夷打扮,形容傲慢而不讲礼节的样子。②赵氏:指秦王朝秦始皇祖先的一支造父曾被封在赵城,因此姓赵。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帝不怿/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
    B.高帝不怿/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
    C.高帝不怿/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
    D.高帝不怿/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区,后来泛指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因居于天下之中而称之为“中国”。
    B.剖符,古代天子分封王、侯,要给被封者一种符信,中分为二,天子与受封者各执其一,作为信约。
    C.北面,古代君主面向南方而坐,臣子朝见君主则面向北方,因此“北面”一词有向别人臣服的意思。
    D.《诗》《书》,《诗经》《尚书》的简称,儒家“五经”中的两部,另外三部是《礼记》《周易》《春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贾能言善辩,口才出众。他常出使各国,曾代表朝廷出使南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成功游说尉他归顺汉王朝。
    B.陆贾聪明睿智,知机识变。他为官时能展示自身才干,不辱使命,说服了尉他;退隐时能妥善安排家务,保全自身。
    C.陆贾急流勇退,老有所养。他自度无法与吕太后相争,称病在家;把千金均分给五个儿子,轮流食宿,最后得以善终。
    D.陆贾有胆有识,敢于直言。汉高祖只重武功轻视文治,陆贾直言进谏,但未说服汉高祖,后来他又写文章继续劝谏。

    请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②与汝约:过汝,汝给吾人马酒食,十日而更。

    “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征”的目的是什么,请你结合原文简要概括。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祐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时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安石滋怒,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穷治无所得,轼遂请外,通判杭州。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元祐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轼尽奏逐之。
    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绍圣初,御史论轼所作词命,以为讥斥先朝。遂以本官知英州,寻降一官,未至,贬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居三年,泊然无所蒂芥,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又贬琼州别驾,居昌化。独与幼子过处,著书以为乐,时时从其父老游,若将终身。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
    或谓:“轼稍自韬戢,虽不获柄用,亦当免祸。”虽然,假令轼以是而易其所为,尚得为轼哉?
    选自《宋史•苏东坡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
    B.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
    C.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
    D.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A.楚辞是屈原在楚歌的基础上再创造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新诗体。“楚辞体”又叫“骚体”,由屈原《离骚》而得名。
    B.“晦”指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这是古代特定称谓纪日法中的一类,此类纪日法还有朔(阴历每月的第一天)、望(阴历每月十五)、既望(阴历每月十六)。
    C.庐冢: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
    D.纪年法一般有帝王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贞观、开元、元祐属于帝王纪年法。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苏轼自小随父母游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
    B.苏轼成年即已博学精通经传历史,后来读《庄子》,产生共鸣。
    C.欧阳修见了苏轼的考场文章和求见信,大为赞赏。
    D.“黄州-惠州-琼州”的苦难曲折的经历,反倒为我们展现了苏轼豁达的情怀。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①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②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二年夏四月,有司依旧典,奏封诸舅。太后诏曰:“今水旱连年,民流满道,至有饿馁者。而欲施封爵,上行之为失政,臣受之为丧躯,不可,明矣。吾不才,夙夜累息,常恐亏先后之法,有毛发之罪,吾不释也。吾主,身服,食不求甘,左右旁人无香薰之饰,如是者欲以身率众也。前过濯龙门见外家车如流水马如龙,吾亦不之,但绝其岁用,冀以默愧其心,而犹驽怠,无忧国忘家之虑。知臣莫若君,况亲属乎?”于是止,不封。初,明帝寝疾,马防为黄门郎,参侍医药。及太后为明帝起居注,削去防名。上即位,太后诏诸马婚亲,有嘱托县干乱吏治者,以法闻。防等治母丧,起坟逾制度,太后以为言,即时削减。自后诸王、公主家莫敢犯者,率相效以素,被服如一,上下相承,不严而化。太后置织室于濯龙中内以自娱外以先女功衣大练御者秃裙不缘诸主朝请望见后袍极粗疏以为侍婢之数就视乃非人知者莫不叹息。秋,卢水羌反,以城门校尉马防行车骑将军,与长水校尉耿恭率师征之。司空第五伦谏曰:“臣以为贵戚可封侯富之,不当豫于国事。窃闻马防当西征,臣诚以防亲舅,脱有纤芥之难,此陛下之忧。”不从。防遂出征,大破羌。上欲为原陵显节陵。于是东平王苍上疏谏曰:“臣窃见光武皇帝躬俭约之质,睹终始之分,初营寿陵,且遵古制。孝明皇帝大孝不违,奉而行之,不敢有所加焉。臣愚以为园邑之兴,由秦以来,非古之制。上违先帝之心,下造无益之功,虚费国用,动摇百姓,非所以致和气、祈丰年也”帝雅敬苍,从之而止。

    (节选自《后汉纪》)

    【注】①太后:汉初大将军马援之女。汉明帝之皇后,汉明帝去世后,被尊为皇太后。②马防:马太后之弟。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后置织室于濯龙中内/以自娱/外以先女功/衣大练/御者秃裙不缘/诸主朝请望见/后袍极粗疏/以为侍婢之数/就视/乃非/
    B.太后置织室于濯龙中/内以自娱/外以先女功/衣大练御者/秃裙不缘/诸主朝请望见/后袍极粗疏/以为侍婢之数/就视/乃非/
    C.太后置织室于濯龙中内/以自娱/外以先女功/衣大练御者/秃裙不缘/诸主朝请/望见后袍极粗疏/以为侍婢之数/就视/乃非/
    D.太后置织室于濯龙中/内以自娱/外以先女功/衣大练/御者秃裙不缘/诸主朝请/望见后袍极粗疏/以为侍婢之数/就视/乃非/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乘,万辆兵车,古代诸侯土地方圆千里,兵车万辆,因以“万乘”称之。
    B.大练,指粗帛。帛的本义是指一种白色的丝织品,后来成为丝织品的总称。
    C.三辅,西汉时对治理京畿地区的三种职官的合称。亦指其所管辖的地区。
    D.郡,春秋至隋唐时地方行政区名称。一郡之长称郡守,汉景帝时改称太守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关官员上奏皇帝,请求封赏马太后的兄弟们,马太后认为正值灾荒年份,百姓生活艰难,这时候实施封赏不合时宜,所以坚决不同意。
    B.马太后非常节俭,她自己穿粗帛,不求最好的饭食,意欲为众人做表率;她对自己的母家车如流水马如龙的现象虽未谴责,却不以为然。
    C.马太后不许自己的亲族参与郡县的治理,还纠正了家人起造坟墓超过规格的错误,这对公主、王公而言,既是一种表率,又是一种威慑。
    D.马防先后担任过黄门郎、城门校尉等职,后来又被任命为车骑将军,与长水校尉耿恭一起率军征讨羌人,最终把羌人打败,建立了功勋。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绝其岁用,冀以默愧其心,而犹驽怠,无忧国忘家之虑。
    ②臣诚以防亲舅,脱有纤芥之难,此陛下之忧。

    东平王刘苍劝止皇帝修建原陵、显节陵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补校书郎。
    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宪宗颇采纳。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帝从之。河东王锷将加平章事,居易以为,“宰相天下具瞻,非有重望显功不可任。按锷诛求百计,所得财号为‘羡余’以献。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诸节度私计曰:‘谁不如锷?’争裒割生人以求所欲”。
    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箝其口,非所以发扬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明年,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 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江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既失志,能顺适所遇,托生死说,若忘形骸者。曰:居易在元和、长庆时,与元稹俱有名,最长于诗,它文未能称是也,多至数千篇,唐以来所未有。其自叙言:“关美刺者,谓之讽谕;咏性情者,谓之闲适;触事而发,谓之感伤;其它为杂律。”又讥“世人所爱惟杂律诗,彼所重,我所轻。至讽谕意激而言质,闲适思澹而辞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今视其文,信然。而杜牧谓:“纤艳不逞,非庄士雅人所为。流传人间,子父女母交口教授,淫言媟语入人肌骨不可去。”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呜呼,居易其贤哉!
    (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B.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C.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D.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古代中国汉族男性年满二十岁要举行冠礼,表示成年。未冠又称弱冠,即不到二十岁。白居易就是在尚未成年时得到了顾况的高度称赞。
    B.擢进士,指被选拔为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
    C.浮屠,亦作浮图、休屠。古人称佛教徒为浮屠,都是佛陀的异译。后人认为佛陀二字太麻烦,于是简化成了一个字佛。
    D.赞是纪传体史书中写在篇末的评论性文字,可用来表达对传主的肯定和赞美。本文篇末的赞中称赞白居易为贤者。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新唐书》认为白居易聪明过人,工于文章,在元和、长庆时的文坛很有名。他最擅长作诗,其它体裁的文章,比他的诗歌要写得差些。
    B.白居易除了是成就斐然的诗人外,还是正直的臣子。他多次进谏,而宪宗皇帝也多次接受了他的意见。但是后来还是被当权的大臣们弹劾,仕途不顺,被贬江州。
    C.白居易的诗多达数千篇,他按内容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而白居易看不上眼的恰是世人钟爱的杂律诗。
    D.杜牧批评白居易的诗细巧艳丽,不是庄重高雅的人士作的,而且流传人间,影响很坏。白居易则认为自己的诗含意激切,但言辞是质朴的。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②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 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 不敢为。
    (《老子》第六十四章) 庄子者,蒙人也,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馀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 诋訾孔之徒,以明老子 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 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似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小猪),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 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 监河。监河候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 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选自《庄子•外物》)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 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君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 涂中乎?”二大夫同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选自《庄子•秋水》)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B.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C.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D.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长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B.谥号是在皇帝、贵族、大臣等死后,对其一生做的概括性的评价,如惠王、宣王。
    C.“子”是中国古代对老师或有道德、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
    D.“侯”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比他高一等的是“伯”,低一等的是“公”。

    下列各句中画横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庄周撰写的书籍,大都是寓言之类;庄周在著书时,善于叙事寓情的手法;用语一点儿也不拘束,肆意汪洋,然而都是空话,没有实事。
    B.楚王听说庄周很有才干,便派使者送给他丰厚的礼物,并请他做卿相。庄周以牺牛为喻,表明了自己不愿意为官的立场。
    C.“涸辙之鲋”比喻处于困境、亟待援助的人或物。这个寓言故事表达了庄周对监河侯之流不能急人所急的言行的不满。
    D.在楚王派遣两位大臣想请庄周出仕时,庄周说愿意拖着尾巴生活在泥巴里,而不愿意做死去后被珍藏在宗庙里让人供奉的神龟。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②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牧,字牧之,京兆人也,善属文。初未第,来东都,时主司为崔郾,太学吴武陵进谒曰:“ 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注】!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抵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杜牧《阿房宫赋》。其人,王佐才也。”因出卷朗诵之,郾大加赏。曰:“请公与状头!”郾曰:“已得人矣。”曰:“不得,即请第五人。更否,则请以赋见还!”辞容激厉。郾曰:“ 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行,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后又举贤良方正科。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拜侍御史,累迁左补阙,历黄、池、睦三州刺史,迁中书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诗情豪迈语率惊人。识者以拟杜甫,故称“大杜”“小杜”以别之。
    (《唐才子传•杜牧》)【注】薄施尘露:效绵薄之力。尘露,比喻微小的贡献。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诗情豪迈/语率惊人
    B.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诗情豪迈/语率惊人
    C.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诗情豪迈/语率惊人
    D.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诗情豪迈/语率惊人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侍郎,官名。汉代郎官的一种,本为宫廷的近侍。东汉以后,尚书的属官,初任称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自唐以后,中书、门下二省及尚书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长官之副,官位渐高。相当于现在的部长、副部长级别。
    B.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如明代初期,朱允炆曾封方孝孺为“文学博士”等。
    C.进士是古代科举考试最高等级,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参加礼部考者均称为“举进士”。
    D.舍人始于汉代,本为国君、太子亲近属官。隋唐时,中书舍人在中书省掌制诰(拟草诏旨),多以有文学资望者充任。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杜牧当初在京城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考中,只好流落到东都。
    B.主司侍郎崔郾和太学博士吴武陵发现了杜牧的才华,一起推荐了他,让他参加贤良方正科考试。
    C.杜牧因政绩突出,多次升迁,曾担任三个州的刺史。
    D.杜牧因其诗情豪迈,语言直率惊人,认识他的人都把他比作杜甫,被后人称为“小杜”。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
    ②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行,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