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名句名篇默写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易
新年份:202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锦瑟》中通过珠玉表现可望不可即的迷离的理想境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中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诗文中常常有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被贬而沦落天涯的孤独与无助的苦闷。
(4)李白《蜀道难》中从听觉角度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______,_______”的意思一致
(6)《登高》中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边秋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名句名篇默写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易
新年份:2020
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①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谏太宗十思疏》,概括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石钟山记》中,苏轼认为石钟山的得名由来在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的原因,除了郦道元记录不详细和渔工水师不能用文字记载以外,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
④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就后唐庄宗耽溺于伶人而丧国的史实,告诫后人应记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静女》中,描写男子在城墙角落焦急等待女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无衣》中,描写将士们修理铠甲兵器,共同赶赴战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名句名篇默写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易
新年份:202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历代帝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强调自己虽想解释,但对方终究不会考虑自己建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批判秦统治者穷奢极欲,用“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两句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而大肆挥霍的暴行。
(4)《六国论》中认为“不赂者以赂者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名句名篇默写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易
新年份:202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三峡》中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______。
(2)《马说》中能揭示文章主旨的一句话是:______。
(3)《陋室铭》中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的句子是:______?
(4)《小石潭记》中最能体现作者暂时忘忧的愉快心情的句子是:______。
(5)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赤壁赋》写作者任凭一叶扁舟飘荡,在水波不兴的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
题型:名句名篇默写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易
新年份:202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虞美人》中,春花秋月之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2)在《登高》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寓情于景,不仅描写了落叶飘落,长江汹涌之状,也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
(3)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自己因被贬而与琵琶女有着相同的命运。
题型:名句名篇默写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易
新年份:202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宫室建筑的走势形状和结构精巧工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六国论》中,“________________”交代了不割地贿赂秦国的国家却因为割地贿赂秦国的国家灭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交代了六国向秦割地求和的结果。
(3)《答司马谏议书》中写到,盘庚迁都的时候,官员和老百姓都抱怨,但盘庚没有改变自己的计划,这是因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