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赵良弼字辅之。初举进士,教授赵州。世祖在潜藩,召见,占对称旨。会立邢州安抚司,擢良弼为幕长。邢久不得善吏,且当要冲,使者旁午,民多逃去。良弼区画有方,事或掣制,则请诸藩邸。再阅岁,凡六往返,所请无不从。脱兀脱以断事官镇邢。其属要结罪废者,交構嫌隙,动相沮挠。世祖时征云南,良弼驰驿白其事,遂罢脱兀脱,罢其属,邢大治,户口增倍。世祖在潜藩时,分地在关陕,奏以廉希宪、商挺宣抚陕西,以良弼参议司事。阿蓝答儿当国,惮世祖英武,谗于宪宗。遂以阿蓝答儿为陕西省左丞相,刘太平参知政事,钩校京兆钱谷,煅炼群狱,死者二十余人,众皆股栗。良弼力陈大义,词气恳款,二人卒不能诬,故宣抚司一无所坐。既渡江,攻鄂州。 至卫,遣如京兆察访秦、蜀人情事宜,不逾月,具得实还报。其言皆见采用。至元初,数遣使通日本,卒不得要领,于是良弼请行。帝悯其老,不许,良弼固请,乃授秘书监以行。良弼奏臣父兄四人死事于金乞命翰林臣文其碑臣虽死绝域无憾矣帝从其请给兵三千以从良弼辞独与书状官二十四人俱舟至金津岛,其国人望见使舟,欲举刃来攻,良弼舍舟登岸喻旨。 金津守延入板屋,以兵环之,灭烛大噪,良弼凝然自若。天明,其国太宰府官,陈兵四山。良弼数其不恭罪,仍喻以礼意。太宰官愧服,求国书。良弼曰:“必见汝国王,始授之。”越数日,复索书不已,至以兵胁良弼……良弼终不与。日本知不可屈,遣使介十二人入觐。屡以疾辞,十九年,得旨居怀孟。良弼别业在温县,故有地三千亩,乃析为二,六与怀州,四与孟州,皆永隶庙学,以赡生徒,自以出身儒素,示不忘本也。二十三年,卒。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六》,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良弼奏/臣父兄四人/死事于金/乞命翰林臣文其碑/臣虽死/绝域无憾矣/帝从其请/给兵三千以从/良弼辞/独与书状官二十四人俱/
B.良弼奏/臣父兄四人/死事于金/乞命翰林臣文其碑/臣虽死绝域/无憾矣/帝从其/请给兵三千以从/良弼辞/独与书状官二十四人俱/
C.良弼奏/臣父兄四人/死事于金/乞命翰林臣文其碑/臣虽死/绝域无憾矣/帝从其/请给兵三千以从/良弼辞/独与书状官二十四人俱/
D.良弼奏/臣父兄四人/死事于金/乞命翰林臣文其碑/臣虽死绝域/无憾矣/帝从其请/给兵三千以从/良弼辞/独与书状官二十四人俱/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教授,古时设置在地方官学中的学官。宋、元以后,府州学均置教授,掌管学校的课试等相关事务。
B.世祖,本文中指忽必烈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文中“至元”也是年号。
C.分地,一般由君主或上一级封建主所封赐,以对上级服兵役、纳贡赋和执行其他义务为条件。土地所有者具有这块土地征税等权利。
D.国书,指国家间往来或共同议定的文书;亦专指一国派遣或召回使者时,由国家元首署名的递交给所驻国元首的文书。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赵良弼治理有方,政绩卓著。他在邢州任职,筹划有方。脱兀脱为邢州断事官,其下属勾结,陷害,相互阻挠。他将情况报告世祖,世祖罢免脱兀脱及其属下,邢州大治。
B.赵良弼坚持大义,不畏权贵。阿蓝答儿任陕西省左丞相,与刘太平查对京兆的钱谷,把许多人逮捕下狱,害死二十余人,大家都感到恐惧;赵良弼力陈大义,使宣抚司无一人被诬有罪。
C.赵良弼临危不惧,完成使命。金津守臣欲攻击使船,他舍船登岸讲明来意;太宰府官列兵于四山之上,赵良弼列举其不恭敬之罪,但仍喻之以礼,使太宰官愧服,最终不辱使命。
D.赵良弼出资助学,不忘根本。他把温县的三千亩田地,分为两份,其中六成给怀州,四成给孟州,永远属于庙学,用来供给庙学生徒,表示自己出身于儒士不忘其本。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至卫,遣如京兆察访秦、蜀人情事宜,不逾月,具得实还报。
②金津守延入板屋,以兵环之,灭烛大噪,良弼凝然自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