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也。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日晏啜菽,不飨非其粟,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年十余,丁外艰,每号泣,行人为之流涕。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与太常韩康伯邻居,康伯母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为之悲泣。既而谓康伯曰:“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及康伯为吏部尚书隐之遂阶清级,解祸辅国功曹。累迁晋陵太守,在郡清俭,妻自负薪。迁左卫将军,虽居清显,禄赐皆班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然多瘴疫人情惮焉唯贫窭不能自立者求补长吏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朝廷欲革岭南之弊,隆安中,以隐之为龙骧将军、广州刺史、假节。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及在州, 清操逾厉,时人颇谓其矫,然亦终始不易。元兴初,诏曰:“夫孝行笃于闺门,清节厉乎风霜,实立人之所难,而君子之美致也。夫处可欲之地,而能不改其操,革奢务啬,南域改观,朕有嘉焉。”义熙八年,请老致事,优诏许之,授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赐钱十万、米三百斛。九年,卒,追赠左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隐之清操不渝,屡被褒饰,致事及于身没,常蒙优赐显赠,廉士以为荣。子延之复厉清操,为鄱阳太守。延之弟及子为郡县者,常以廉慎为门法, 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
(节选自《晋书•吴隐之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然多瘴疫/人情惮焉/唯贫窭不能自立者/求补长吏/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
B.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然多瘴疫/人情惮焉/唯贫窭不能自立者/求补长吏/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
C.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然多瘴疫/人情惮焉/唯贫窭不能/自立者求补长吏/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
D.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然多瘴疫/人情惮焉/唯贫窭不能/自立者求补长吏/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丁外艰,指遭逢父亲的丧事,又称丁外忧;丁内艰则指遭逢母亲的丧事。
B.铨衡既可指衡量轻重的器具,又可指主管选拔官吏的职位,文中指后者。
C.假节即借以符节,皇帝将符节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任务完成后收回。
D.金章紫绶,指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为古代的官员所佩戴的常见之物。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吴隐之家境贫寒,性情独立清高。虽然每日粗茶淡饭,只能喝豆粥,家中甚至没有一石余粮,但他不吃不属于自己的粮食,不取不合道义之财物。
B.吴隐之恪守孝道,深得时人推崇。他侍奉母亲孝顺谨慎,母亲去世后悲哀伤身超过常礼。邻里深为感动,告诫儿子应当重用像吴隐之这样的人才。
C.吴隐之生活节俭,善待亲戚族人。他官位不高,生活如同贫寒百姓一般清苦,常亲自背负柴草,冬天没有被褥,把所得的俸禄都分给了亲威和族人。
D.吴隐之酌饮贪泉,改观南疆风气。途经贪泉时,他故意舀泉水喝下,以明清廉之志;为广州刺史期间,他以身作则,岭南官场的风气也随之转变。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清操逾厉,时人颇谓其矫,然亦终始不易。
②虽才学不速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