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较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初为桓伟辅国主簿。宋武帝起义兵,累迁御史中丞。性刚直甚得司直之体。外甥刘毅权重当时,朝野莫不归附鲜之尽心武帝独不屈意于毅毅甚恨焉以与毅舅甥制不相纠使治书侍御史丘洹奏弹毅辄宥传诏罗道盛时新制,长吏以父母疾去官,禁锢三年。山阴令父疾去职,鲜之因此上议曰:“今省父母之疾而加以罪名,悖义疾理,莫此为大。谓宜从旧,于义为允。”从之。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与帝言,要须帝理屈,然后臵之。帝有时惭恧变色,感其输情,时人谓为“格佞”。义熙十二年,武帝北伐。以为右长史。及入咸阳,帝遍视阿房、未央故地,凄怆动容。前渭滨,帝叹曰:“此地宁复有吕望邪?”鲜之曰:“昔叶公好龙而真龙见,燕昭市骨而骏足至。明公以旰食待士,岂患海内无人?”及践阼,迁太常、都官尚书。时傅亮、谢晦位遇日隆,范泰尝众中让诮鲜之曰:“卿与傅、谢,俱从圣主有功关、洛,卿乃居僚首,今日答飒,去人辽远,何不肖之甚!鲜之熟视不对。鲜之为人通率,而隐厚笃实,赡恤亲故。游行命驾,或不知所适,随御者所之。尤为武帝所狎。上曾内殿宴饮,朝贵毕至,唯不召鲜之。坐定,谓群臣曰:“郑鲜之必当自来。”俄而外启尚书郑鲜之诣神兽门求启事,帝大笑引入。景平中,徐、傅当权。出为豫章太守。时王弘为江州刺史,窃谓人曰:“郑公德素,先朝所礼,方于前代,钟元常、王景兴之流。今徐、傅出以为郡,抑当有以。”元嘉三年,弘入为相,举鲜之为尚书右仆射。四年卒。

    (节选自《南史·郑鲜之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外甥刘毅权重当时/朝野莫不归附/鲜之尽心/武帝独不屈意于毅/毅甚恨焉/以与毅舅甥/制不相纠/使治书侍御史丘洹奏弹毅辄宥传诏罗道盛/

    B.外甥刘毅权重/当时朝野莫不归附/鲜之尽心武帝/独不屈意于毅/毅甚恨焉/以与毅舅甥/制不相纠/使治书侍御史丘洹奏弹/毅辄传诏罗道盛/

    C.外甥刘毅权重当时/朝野莫不归附/鲜之尽心武帝/独不屈意于毅/毅甚恨焉/以与毅舅甥/制不相纠/使治书侍御史丘洹奏弹毅辄宥传诏罗道盛/

    D.外甥刘毅权重/当时朝野莫不归附/鲜之尽心/武帝独不屈意于毅/毅甚恨焉/以与毅舅甥/制不相纠/使治书侍御史丘洹奏弹/毅辄宥传诏罗道盛/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字供长辈呼唤,名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

    B.武帝,是皇帝的谥号,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C.义熙,是宋武帝的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D.卒,指人去世的称谓。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日崩,诸侯死日薨,大夫死日卒,士日不禄,庶人曰死”。郑鲜之属大夫,故死为“卒”。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鲜之性格刚直,极尽官责。当时制度违背孝道,郑鲜之发现问题后指出,从而使父亲病重的山阴县令免罪。

    B.郑鲜之敢于犯颜,直论是非。与皇帝交谈,他总是驳难,一定要让皇帝理屈词穷,才肯罢休;皇帝有时感到惭愧,但还是感激他能诚心相待。

    C.郑鲜之被人讥诮,不作分辩。范泰当众讥讽他虽功劳不下傅亮、谢,而地位和恩遇远不及傅、谢;他只是看着范泰,并没有回应。

    D.郑鲜之性情率真,行事随和。他出游,有时也不知要去何处,任驾车的人随意去哪;皇帝举行宴会故意不请他,他虽来奏事,但最终也没有参加宴会。

    4把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

    (2)及入咸阳,帝遍视阿房、未央故地,凄怆动容。前渭滨,帝叹曰:“此地宁复有吕望邪?”

  • 相关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