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周人龙,字云上,直隶天津人。康熙四十八年进士,授山西屯留知县。兴学赈荒,有声。调清源,境内洞涡、蟓峪诸河入汾,常有水患,浚渠筑堰,民之。历忻州、直隶州知州,蒲州知府。蒲郡濒黄河,河水迁徙无常。山、陕两省民隔河争地,讼数十年不结。人龙请大吏曰:“临河滩地,当以河为界。河东迁,则山西无地之粮归陕西;河西迁,则陕西无地之粮归山西。粮随地起,不缺征赋;因地纳粮,无累民生。山、陕沿河二千余里,凡两省湮没之地,令地方官照粮查地,按地过粮。除卤碱者照例提请免征,其余水退之地,招令沿河民认粮种,庶事无偏枯,争讼可息。”大吏从议,至今便之。

    雍正初,有言丁粮归地,便于无力之丁,不便于有田之家。人龙驳之,略曰:“有田者,尚以输纳为艰,岂无田反易?君子平其政,焉得人人而悦之?今不悦者,不过绅衿富户;而大悦者,乃在茕茕无告之小民。若因其控告而不,则豪强得志,而穷民终于无告。此议在当日未行则已耳,今行之数年,势难中止。穷民狃于数年利,必不安于一旦变更。且富民少而穷民多,不当以彼易此。”议上,事乃定。忧去官。

    服阕,补湖北安陆。数月,擢江西督粮道,未行江水决锺祥三官庙堤天门沙沟垸招集邻县民谕以利害同筑御。踊跃荷畚锸至者数万人,亲冒风雨,率以施工。或劝其“已迁官,何自苦”,人龙曰:“助夫由我招至,我去即散矣。伏汛一至,民何以堪?”阅两月工成,安陆人尸祝之。江西漕粮征运素多弊,严立规条,宿蠹一清。乾隆十年,乞病归,卒。

    (《清史稿·卷四十四》)

    (注释)①大吏:高级官员统称。②尸祝:古代祭祀时的主祭人,引申为感激、崇敬。

    1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浚渠筑堰,民之。    赖:依靠

    B. 招令沿河民认粮    承:承受

    C. 若因其控告而不        行:执行

    D. 穷民狃于数年        乐:乐享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人龙请大吏曰        月出东山之上

    B. 大吏从议,至今便之    还也

    C. 岂无田反易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

    D. 忧去官                不赂者赂者丧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授、擢,都含有古代封建政府对官员的提拔、升职之意。

    B. 知府,总领各属县,职责是考核属吏,治理百姓,征收赋税等。

    C. 服,为哀悼死者而穿的一种服装,古代用本色的粗布或麻布做成。

    D. 漕粮,我国封建时代通过河、海由东南地区漕运至京师的税粮。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 未行江水决/锺祥三官庙堤/天门沙沟垸/招集邻县/民谕以利害/同筑御

    B. 未行江水/决锺祥三官庙堤/天门沙沟垸/招集邻县民/谕以利害同/筑御

    C. 未行/江水决/锺祥三官庙堤/天门沙沟垸/招集邻县/民谕/以利害同筑御

    D. 未行/江水决锺祥三官庙堤/天门沙沟垸/招集邻县民/谕以利害/同筑御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周人龙有理政之才,三言两语就把山、陕两省百姓数十年隔河争地的事给厘清了。

    B. 雍正初年,有人想把按人头纳粮法改为按照土地纳粮,周人龙驳斥了这种想法。

    C. 周人龙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也谋其政,安陆发生水患时他虽调任,依然率民治水。

    D. 周人龙历任三朝为官,他既能提出富有远见的卓识,又能亲赴一线,与百姓一起劳作。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粮随地起,不缺征赋;因地纳粮,无累民生。

    (2)而大悦者,乃在茕茕无告之小民。

    (3)踊跃荷畚锸至者数万人,亲冒风雨,率以施工。

  • 相关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