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老家人
何立伟
我儿时家里来的客人中,有一位叫李四格子的,我印象至为深刻。他一看就是从乡下来的,在一堆城里人中,显得特别拘束,坐是特别选到角隅里坐着,牢牢望定自己一双脚,好像要管住,生怕它们乱走;又手袖着,弓起腰,你不跟他说话,他是一言不发的。天稍冷,头顶上必定戴个绒线尖顶帽,像那种马戏团里小丑戴的,看上去就想笑。我父亲走拢去递烟给他,他必躬身而起,双手接过,拳成作揖的姿势,说,还要抽你郎家的纸烟哦。慢慢坐下,揭开总是系着的围裙,从里头口袋里摸出火柴来,点上,拇指同食指拈着烟,掌窝着,深深吸一口。他平常,是自己滚喇叭筒烟抽,那烟是四个指头捉住的,极呛人,是自己种的旱烟。
我问父亲何解叫他李四格子。父亲解释说,四,就是排行老四,格子呢,乡下人把念过书讲文明的人,或者受尊敬的人,称为有“格”。李四格子的“格子”呢就是说他是一个有格的人。大概是这个意思吧。我听得云里雾里,究竟不懂如何从他身上看出父亲说的那种“格”来。
但有一点我是晓得的,就是李四格子说话,有些文绉绉,动不动就是之乎者也。父亲说李四格子是念过私墊的,比起其他乡下来的亲威,他算是肚子里头有墨水的。他是我父亲娘家的表哥,进城来,必定要到我家里来走走,吃餐饭,然后说一堆客气话告辞而去,肋下总是夹一把暗红色的油纸伞。
我小的时候爱涂鸦,拿粉笔在家里墙上四处乱画些穿盔甲骑白马舞刀戟的人,为此没少挨过父亲的丁公,额角上并后脑壳上于是经常有些轰轰烈烈的造山运动。但李四格子是第一个表扬我的人。他歪着戴绒线尖顶帽的脑壳看我画天兵天将,咳句嗽,不大不小的声音道:咯伢子,将来有出息!父亲听见了,颇不屑,说:乱搞,搞得一屋邋遢得要死,有么子鬼出息。李四格子转过身,对我父亲说,哎,你有所不知,人看从小,马看蹄爪。你看你家少爷,随便几笔就画个神仙,几多灵泛。不能小看哦,不能小看。然后就背了句我没听得清的古诗,以证明他的看法是大有来头的。父亲对他的这位念过私塾的表哥是很尊敬的,于是不争,悻悻道:随他去。我虽然不大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但懵懂间还是感觉得到,额角上的造山运动今后势必会要少去许多。
李四格子吃饭的时候腰坐得笔直,夹菜时筷子从不在碗里翻动,夹少少许,放到饭尖上,先扒饭,再吃菜。饭要扒到碗里粒米不剩,再去添。
李四格子瘦,而且高,总是弯着腰走路,仿佛世界上到处都是矮屋檐。我长大后才明白人要有“格”,无格不足以立世。一想到“格”,会想到李四格子,他走路的样子,坐的样子,说话文绉绉的样子,还有他肋下总是夹着的油纸伞。
……
但老家来的客人中,我最喜欢的还是保吾伯。他是父亲的表哥。不过他不是从乡下来,是从城里来,因为他在一家做半导体收音机的工厂里当工会干部。 赤面浓眉,笑声爽朗。二来,就从口袋里掏几粒糖粒子给我吃,每回都是太妃奶糖。我母亲说,惯饲。保吾伯就爽朗地笑。而且他来还是骑单车来,是一辆飞鸽牌的。我就叫他教我踩单车。我人小,坐到座凳上够不着蹬子,就左脚站在脚蹬上,把右脚伸进三脚架另二边的脚蹬上半圈半圈地踩。他扶住后架,跟在后头。咣当我倒下了,又连忙扶起我,没事没事,继续继续。我就是跟保吾伯学会骑单车的。
保吾伯十三四岁就进城学徒,做过很多事,跑过很多地方,是我们家亲戚中最见多识广的人。我最喜欢听他聊天。他说什么都有味。我们搬过几回家,每回都是保吾伯帮我们打点收拾,手脚极是麻利。我们家凡遇到什么事,第一个想起来要求助的,必是保吾伯。如今,有什么事要再找保吾伯,已经找不着了。当然,太妃糖如今也看不到了。李四格呢?也都不在了。
我老家其实就在长沙县,并不远,但我却没有再回去过。因为老家已经没有亲戚了。父亲家虽然仍有亲戚走动,但都是从城里头来的。
没有了亲人的老家,现在是什么样子呢?
(原载2017年2月8日《文汇报》,有删改)
为什么说李四格子是老家来的客人里留给作者“印象至为深刻”的人?
如何理解作者写到李四格子这个人物,一再提及的“格”字以及他胁下夹着的“油纸伞”。
赏析文中画横线部分。
(3)本文为什么以“老家人”为题,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