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中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解放初期,我国的纺织工业原料主要依靠天然纤维的棉、毛、麻、丝,远远不能满足亿万人民的穿衣需要,出路何在?我国著名纤维科学家、教育家钱宝钧先生敏锐地意识到当务之急是发展化学纤维工业。经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的不断改进,终于在1976年研制成功第一台纤维热机械分析仪。如今,纤维热机械分析仪已成为研究纤维内在结构性能的一个重要检测仪器。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头号战略武器“洲际导弹”面临最后两项久攻不克的技术难题。其中一个“拦路虎”就是为洲际导弹编制“防护服”——“航天级高纯粘胶基碳纤维”。难关攻克不下,导弹就上不了天,潘鼎决定勇挑重担,带领课题组向“卡脖子技术”发起冲击,改用新的的碳丝路线来研制产品。说起当年的困难。后继者陈惠芳仍深有感触;“当年我们课题组可以说是‘三无’:一无研究资料和基地,二无场地,三无任何可以借鉴的经验哪怕是失败的经验。”在艰苦卓绝的科研条件下苦战多年后,潘鼎团队成功研制了集美、俄两国同类产品性能所长的航天级高纯黏胶基碳纤维,为战略武器飞天提供了关键性的技术支持。
      陈惠芳研究员从潘鼎手上接过接力棒后,把科研方向瞄准“国产碳纤维的产业化”。她要让中国高性能碳纤维更“强”。她介绍,高性能碳纤维是个“好东西”,但是碳纤维研发投入高、周期长,且核心技术被日、美等国严密封锁,我国碳纤维市场长期处于被进口产品垄断的状态,高昂的进口价格和严苛的技术封锁严重制约着我国碳纤维的发展。
      功夫不负有心人,陈惠芳科研团队联合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通过不断摸索、反复实验,终于突破了制备高性能碳纤维的先进技术——干喷湿纺。干喷湿纺工艺被认为是碳纤维生产的主流工艺,但也是碳纤维行业公认的难以实破的纺丝技术,目前在国际上仅有日本的个别公司掌握这一工艺。
      如今,我国首个采用干喷湿纺工艺的千吨级碳纤维生产线正式投产,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打破了国外高性能碳纤维企业在中国市场的长期垄断。陈惠芳表示,高性能碳纤维要实现完全自主国产化依旧需要不断地技术攻关,未来高性能碳纤维在大飞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都有着很大的应用前景。
    (1)下列不属于我国碳纤维研究发展存在的困难的是(  )
    A.研发投入高、周期长,也缺乏合适的研发场地。
    B.高昂的进口价格和严苛的技术封锁。
    C.专业人才极度匮乏。
    D.无研究资料和基础,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
    (2)下列对文中“干喷湿纺”技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干喷湿纺技术是实破了制备高性能碳纤维的先进技术。
    B.干喷湿纺工艺被认为是碳纤维生产的重要工艺。
    C.干喷湿纺工艺并非陈惠芳团队独立完成。
    D.未来高性能碳纤维在大飞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都有着很大的应用前景。
    (3)下列对文本语言和写作方法的分析,不恰当的是(  )
    A.文章结构清晰,语言风格朴素。
    B.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介绍了我国碳纤维的研究发展。
    C.本文议论、说明和记叙相结合,表达方式灵活多样。
    D.第三段中“为战略武器飞天提供关键性技术支持”中“关键性”强调其重要性。
  • 相关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