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中档
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错 觉
余凯
“嗤嗤嗤”,明亮的铁屑弯曲着像丝瓜皮从车床上飞溅下来,他停下车床,眯眼瞅着光滑的工件表面。手机在工具箱里发出“嗡嗡”的响声,油腻的手在工作服蹭了一下,才拿出手机,是一个陌生的号码,他还是接听了。
“喂!是张志强同学吗?”是一个女声。
他有些犹豫,还是答道:“是。我就是,你是?”
“猜猜我是谁?”对方柔媚地说。
“你是苏婉莹!”他喉头有些发紧,其实不用猜,也知道是她。在这个世界上除了自己的老婆,就是苏婉莹用这种语气和他说过话,不过那已经过去了二十年了。
二十年,七千多天,像隔着厚厚的一堵墙。他以为早就忘记了,习惯了每天两点一线上班下班,习惯了穿着厚重的工作服在车床前忙碌。苏婉莹的一个电话就唤起了丢失了的记忆,窗外阳光音符般跳动,谁又能说这无数的光粒子不是隔着千山万水趱程而来的?二十年也不短了,似乎该到来的也到来了,该落下的也都落下了。
苏婉莹在电话中说,中学同学建了一个微信群,好不容易找到他,让他加进来。他在群里发了一个笑脸,算是打了招呼。
苏婉莹随即就发了一条信息,“热烈欢迎老班长——张志强同学。”
眼前出现了一个短头发的女孩子,白皙的脸庞带着笑,像清晨的阳光,明丽干净。他动情地写了“二十年未见,改天请你吃饭”,发了出去。
“吃饭了!”妻把盛饭的碗往桌上一顿。
他脸一沉,生锈一般,默默地站起身,把手机装进了口袋里,坐到桌前,椅子“咯吱”发出一声抗议。
又是苦瓜炒蛋,芹菜豆腐干,自从体检时查出高压高和血脂高,这两样菜已经是他家餐桌上雷打不动的主角。他撇嘴,抓起筷子,划拉着米饭。妻板着脸,赌气一般咬着芹菜,发出“喀嚓喀嚓”令人生厌的响声。他抬头看了一眼,不明白妻为什么会变得这样粗鲁。
他推开碗,进了房间,打开了手机,看着手机微信,似乎一切都回到了从前……
他和苏婉莹是中学同学,他是班长,苏婉莹是学习委员。初中毕业,苏婉莹考上了重点高中,他只是上了一个技校。拿到通知书,他孤寂地坐在教室里,教室外的梧桐树上知了在凄历地嘶喊着,一双冰凉的手就蒙住了他的眼睛,一个娇滴滴的声音道:“猜猜我是谁?”他苦笑着,他知道他和苏婉莹彼此都有懵懂的好感,但没有说出口。后来,他就一个劲地给苏婉莹写热情洋溢的信,但都像是枯叶飘进了河流里,一去不复返。
那些天,他宁愿待在单位里,工作的间隙翻看着微信,生活就像是被刨开的工件,重新散发出崭新的光芒。回到家,妻还是一如既往地做着饭,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就你这样,还搞同学聚会,同学会同学会,拆散一对是一对。”
他跳起来,又萎靡地矮下去,嘴里嘀咕着只有自己才听到的声音,“不要怪我!”
那天,他用微信给苏婉莹发了信息,订了饭店,走到半路想想给妻打了电话,说晚上加班。到了饭店,他突然就有些心慌,不知道苏婉莹是不是还像以前那样,带着朝阳般的笑?
门被推开,一个浓妆艳抹的女人进来,他站了起来,反应迟钝。
女人喊了一声,“老班长!”他半天才叫道:“你是——苏婉莹?”
跟着门又被推开,又进来几个人,都是以前的同班同学,他们大大咧咧地说:“怎么两个人单独约会呀?不欢迎?我们都是响应着班长的号召才过来的……”
尴尬残留在他的脸上,他赶紧纠正说:“不是,不是。”
晚上他喝了不少酒,唏嘘着二十年的时间并没有白白地流逝,很多都被涂改得面目全非。同学四散走开,苏婉莹带着醉态远去。他站在一棵树下,黢黑的影把他遮住了,像坚硬的铁块。他才想起以前写的信,想要唤醒什么,嘴里却迫不及待地一声干呕,管涌般倾泻下去。
这重要吗?他闭着眼,倚着树干,突然感觉肚子空得厉害。每回加班,妻都留好了饭菜等着他,他竟然有些怀念素色的苦瓜和芹菜,迈着散乱的步子往家里走去……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采用顺叙和插叙相结合的叙述方法,转换自然,衔接巧妙;出乎意料的结局引人深思,又颇具讽刺意味。
B.小说比喻新颖别致,“生锈一般”“被刨开的工件”“坚硬的铁块”既能体现人物心理,又能体现人物身份。
C.小说笔触细腻,描写精练传神,开头接电话和结尾醉酒的动作、心理、肖像描写有力烘托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D.张志强是一个旧情难忘又被现实无情碾压的普通人,他对苏婉莹的感情或许只是一厢情愿,但好在迷途知返。
【2】小说两次写到苦瓜和芹菜,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
【3】小说以“错觉”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