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中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森林为什么是“水库”
      ①农谚说:“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可见,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很早就被人们重视和利用了。实际上,森林的这一功能不仅指拦蓄降水、调节径流、拦洪补枯,还体现于森林各结构层次在产水、净水等方面的具体效应之中。因此,森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水库”。
      ②森林通过林冠层、林下灌草层、枯枝落叶层、林地土壤层来拦截、吸收、蓄积降水,从而改变降水的分配形式,使其具有涵养水源的生态服务功能。
      ③那么,这座森林“水库”是如何自上而下调蓄水源的呢?
      ④首先,林冠层就像一把大伞,能够对垂直降雨进行再分配。一部分降水被林冠截留,直接蒸发到大气中;一部分顺着枝叶、树干流到林地,形成树干径流。据统计,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林冠截留率平均值为11%~34%。
      ⑤接着,林下灌木与草本也能截留降水,截留量与其覆盖度成正比。树叶等森林枯落物也有拦截雨水的作用,能提高林地土壤的渗透能力。
      ⑥最后,“主角”林地土壤登场,它是森林涵养水源的主体。林地土壤多孔疏松,透水性强,能蓄积雨水;也能削减洪峰流量,推迟洪峰到来时间;还能增加枯水期流量,推迟枯水期到来时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⑦森林“水库”不仅能够自上而下调蓄水源,还能提高水分生产力。
    ⑧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大于无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增加的水分参与森林水分小循环,促进了降水的形成。森林植被的增加还影响到各种降水形态,比如霜、露、雾及雾凇等水平降水,雨、雪等垂直降水。
      ⑨人们常说,“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事实证明,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森林是不少水系的发源地。例如,塞罕坝的森林每年为滦河与辽河下游地区蓄积降水、净化水质大约1.37亿立方米。大量研究表明,增加森林植被可以涵养水源,是治理水土流失、助力防风固沙的有效举措,更是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重要途径。
      ⑩如此看来,森林真的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水库”。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林冠层能够对垂直降雨进行再分配。
    B.林下灌木与草本能截留降水,截留量与其覆盖度成正比。
    C.林地土壤能削减洪峰流量,推迟洪峰到来时间。
    D.森林植被的增加能影响到霜、露、雾、雨雪及雾凇等水平降水形态。
    (2)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使用打比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森林是不少水系的发源地。
    B.使用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小于无林地土壤蒸发总量。
    C.使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森林是不少水系的发源地。
    D.使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小于无林地土壤蒸发总量。
    (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引用农谚,引出说明内容,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④段中加点词“主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第⑥段中的“主角”指的是森林涵养水源的主体——林地土壤。
    D.本文是总分结构,采用时间顺序进行说明,条理清晰,普及了科学知识。
  • 相关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