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较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1年全国两会上新生了两个热词——碳达峰、碳中和,这两个词也被首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中。虽然这两个词被频繁讨论,但是还是有很多人不明白到底什么是“碳达峰”和“碳中和”。
    所谓碳达峰即是以二氧化碳为衡量标准的温室气体达到历史最高值,而后开始陆续下降。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中国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提出碳中和的愿景呢?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人类燃烧化石能源产生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日益增多,由此造成的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影响日渐深重。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我国由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这是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所做的巨大努力。
    (编辑自北斗智库环保管家平台《什么是“碳达峰”和“碳中和”?意义何在?》)材料二:
    “双碳目标”将加速制造业产业链的转型升级。工业是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的最主要领域,2019年我国总共消费48.6亿吨标煤,其中工业占比超过60%,因此工业碳达峰是2030全国碳达峰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国工业在保持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持续降低碳排放强度,根据2020年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2019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8.1%,超额完成预定的40%-45%的目标,扭转了工业二氧化碳快速增长的局面。构建绿色低碳的工业制造业体系,不仅关乎工业可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事实上,产品全生命周期80%的资源环境影响取决于设计研发阶段,也就是上文所说的总部经济活动这一环节。工业制造业低碳绿色转型的未来发展方向,必然是要选择与消费者紧密相关、量大面广的产品进行绿色设计开发。“双碳目标”规制下的制造业产业链的转型升级,将是以减少碳排放为目的引发的技术革新、就业增长、产业壮大等驱动下的转型升级。
    “双碳目标”对我国的能源安全也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能源结构是比较特殊的,目前在化石能源方面,中国的石油供给对进口依赖很大,而“双碳目标”的直接指向是改变能源结构,即改变以往主要依靠化石能源的能源体系,促进可再生能源相关产业链向外延伸,向零碳的风力、光伏和水电转换。当前,风能、太阳能、水能的电价已经低于煤电,有利于减少我国对煤炭能源的依赖。因此无论是从降低总的能源消耗角度,还是降低化石能源的依赖角度,降低碳排放都对我国的能源安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编辑自《中国发展观察》杂志《以碳达峰与碳中和H标促我国产业链转型升级》)材料三:
    美国拜登政府上台后第一时间签署文件重回《巴黎协定》,意味着占全球GDP75%、占全球碳排放量65%的国家都步入碳中和轨道。从产业竞争视角来看,对绿色技术、绿色产品和绿色供应链的激烈争夺正在全球拉开序幕。世界主要经济体正在全面布局绿色产业链竞争战略:欧盟2019年底发布《欧洲绿色协议》,力求引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实则直指绿色产业竞争力与绿色规则制定权;德国则将可再生能源和能效作为转型战略的两大支柱,实施“弃核”“弃煤”并推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法国则开始降低核电比例,推动可再生能源与核电并重发展;日本则在“技术强国”整体思路下力求掌控产业链上游、压缩核能并发展新能源如氢能技术。与此同时,将碳规制与贸易相关联的做法正在浮出水面。欧盟宣布计划于2021年开始实施碳边境调节税,随后,白宫也出台文件开始讨论这一规制措施。一旦正式启动碳边境调节税,则意味着所有不符合欧美排放标准的产品在进入欧美市场时都要额外交税。这一举措名义上是为减排而努力,实则与实施国的国家利益更为相关,不仅能够打击竞争对手的竞争力,而且能够将征收的税款资金作为扶持本国绿色产业的资金来源。换言之,以碳规制为手段的全球环境规制正形成全球布局,全球产业链体系面临着深刻变革,我国必须改变以往的落后产能转移思维,立足于以低碳引领的技术和产业链深度参与新一轮的产业链重构。
    (编辑自《中国发展观察》杂志《以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促我国产业链转型升级》)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碳达峰即是以二氧化碳为衡量标准温室气体达到一定峰值,而后开始陆续下降。
    B.工业是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的最主要领域,因此只要实现了工业碳达峰就可以实现2030年全国碳达峰的目标。
    C.工业制造业低碳绿色转型的未来发展方向,选择与消费者紧密相关、量大面广的产品进行绿色设计开发是选项之一。
    D.风能、太阳能、水能可以优化我国不合理的能源结构,对我国的能源安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在2021年全国两会上,“碳达峰”和“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引发热议,做好这两项工作将改善全球气候环境。
    B.世界主要经济体签署了《巴黎协定》文件,意味着对绿色技术、绿色产品和绿色供应链的激烈争夺正在全球拉开序幕。
    C.2019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8.1%,超额完成预定的40%-15%的目标,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已经完成绿色低碳的工业制造业体系的构建。
    D.欧盟和美国计划实施的碳边境调节税这一碳规制措施,会重新洗牌全球产业链。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中国的双碳目标和欧盟宣布计划于2021年开始实施的碳边境调节税都是为减排而做出的努力。
    B.欧盟了能引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于2019年底发布《欧洲绿色协议》,决定实施“弃核”“弃煤”策略。
    C.我国的产品如果不符合欧美排放标准,在进入欧美市场时就要被迫额外交税,这会大大降低我们产品的竞争力。
    D.当前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属于世界领先水平,风能、太阳能、水能的电价已经低于煤电,所以现在就可以淘汰煤炭这种高污染高排放的能源。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我国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有何意义?
  • 相关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