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简答题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中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近些年来,病毒的大范围流行,给人类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一次次重大疫情表明,由于破坏自然环境和滥食野生动物,人类正在遭受大自然的报复。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就是自然对人类的警示,它在告诉我们:人类不能因为自身变得强大而无所顾忌,必须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没有大自然的恩赐,人类的生命旋即终止。中国传统文化把天视为人类之父,把地视为人类之母,把万物视为人类的同胞。实际上,天地万物远在人类之前就存在,它们是我们的远祖,我们应慎终追远,常怀感恩之心。一般认为,敬畏天地万物包含以下基本要求:
    首先,尊重和维护天地万物存在的地位和权利。天地万物是宇宙进化的结果,它们是宇宙系统中的有机构成部分,像人类一样在宇宙中有其地位,也有其存在的不可侵犯的权利,这种地位和权利必须得到人类的尊重,如同人类的存在亦应得到宇宙万物的尊重一样。这就是佛教讲的“众生平等”,张载讲的“民胞物与”。
    其次,尊重和遵循天地万物共同的和各自的规律。中国传统文化中推崇“道”和“德”,它们实际上都是事物的规律。“道”是万物共同的本根,而“德”则是万物循道而生以达繁荣昌盛之道。这也就是老子所说的“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即道生万物,德蓄养万物。既然人是万物的顶端,作为万物本根的道也就是人的本根。人因为更有自主性、高贵性而能够充分体现道的精神,通过识道、得道、行道而获得与自身身份相匹配的至德,使自己真正成为天地之骄子、万物之灵长。因此,人类不仅要尊重和维护人与天地万物共享的本根,而且要彰显天地万物之大德,给宇宙增辉。
    再次,尤其要敬畏和爱护生命。生命是天地万物中唯有生物才拥有的,敬畏生命就是敬畏生物。人类是宇宙生命中的一部分,与其他生命血肉相连,而其他生物又需要有主体性意识的人类加以呵护。王阳明讲“万物一体之仁”,认为具有观天地之生生之德并加以效仿的人,要把有知觉的动物、无知觉的植物,甚至无生命的砖石瓦砾都看作自己身体和心灵的一部分。当它们受到伤害时,我们要有怜悯、同情之心,尽力保护它们。这也就是孟子所要求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最后,对自然和动植物的利用和摄取必须有理、有节、有情。人类必须依赖自然生存,不可避免地要从自然中获取资源。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人类要懂得尊重自然规律和生命规律,取用有度。比如,“昆虫未蛰,不以火田。不麝,不卵,不杀胎,不死天,不覆巢”。人类要呵护和蓄养天地万物,促进其繁荣昌盛,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选自江畅《心存敬畏行有所止》,有删改)
    (1)根据原文内容,“敬畏天地万物”的要求不包括( )
    A.尊重和维护天地万物的存在
    B.尊重并遵循自然和生命规律
    C.敬畏万物、与自然和谐共生
    D.减少对大自然的利用和攫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文章从近年流行的病毒给人类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开篇,针对性强。
    B.文章从第二段开始按照“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展开,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C.文章最后四段由主到次,多角度地论证了心存敬畏,行有所止的重要性。
    D.作者善于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理论依据,论据典型,文章的说服力很强。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只有对大地万物进行深入的研究,做到完全把握,才能避免大自然的报复。
    B.天地万物给予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可以说是我们的祖先,我们应常怀感恩之心。
    C.人和天地万物都是宇宙的构成部分,有着同等的地位和权利,应相互尊重。
    D.人能成为真正的万物灵长,是因为人能充分体现道的精神,能获得匹配自身的至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