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较易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各题。
    澄河边上
    茹志鹃
    这是一九四七年的夏天。
    澄河急流滚滚。没有桥,也没有渡船,浑浊的河水在翻滚,打着漩涡。上游淌下来的许多枯枝、碎木板,在那些漩涡边转了一下,就不见了。有一些则急急地向下流去。河水在猛涨,已涨到河滩边一排柳树的半腰了。
    这条黑水滚滚的澄河,横在面前,一个人都没渡过去。
    小队坐在河边召开紧急会议,背后传来的枪炮声,一阵紧似一阵,一阵近似一阵。会议决定,由两个同志出去寻找当地老乡,了解一下哪里有浅滩,其余的同志留在河边,用绑腿、背包带子连接起来,试验拉绳过河。周玉兆带了小余,就向离河较近的一个村子走去。
    月亮从云里探出头来,地面上的一切,都变得格外柔和。他们看见不远的田野中央,孤零零地有一所看青人的矮草房。“老大爷,我们……”,老人好像懂了,点了点头,停了一会,他把手里的一件东西摇了摇说道:“同志,你们看看。”周玉兆一看,见是张湿的字条、另一张是一元北海币。老人蹲到地上。用粗大的手掌抹了抹泪痕,说道:“少了两个瓜,瓜藤下面压着这钱。”周玉兆便凑着月色,分辨那模糊的字迹,念道:“种瓜的老大爷老大娘,我们走渴了,摘了你们两个瓜,给一元钱,不知是不是叫你们吃亏了。请原谅,我们实在渴极了。解放军某部。”
    周玉兆念完,便问道:“老大爷,前面部队过去多少时候了?”
    老人向他们打量了一下。
    “你们要过河是不是?”
    周玉兆点点头,老人沉吟了一会,便说:“不怕河水再大,一定叫你们今晚过河。”
    ……
    屋外场地上,一片银白的月色,老人正坐在一堆湿漉漉的门板上沉思,两条长眉一动不动,脸色十分严峻。一会儿,周玉兆背了一大圈水淋淋的牛绳,疲惫地从河边走来,他走近老人轻声地说:“老大爷,我们再试试看,把筏子扎小一点。”老人摇了摇头,皱起眉,严厉地说:“你去睡。”顿了一下,又轻轻地说:“过了河还得走路呢!”说着拿下他的绳子,把他推向屋子,自己却佝偻了身子,走掉了。
    周玉兆没有进屋来,他在门口坐下,抬头看了看天。天上猎户星已落到半空,再过三四个小时天就亮了。
    “时间不多了,天亮以前,我们就过河,不然就得向后转。”
    周玉兆说到这里,停了一下,看了看小余说道:“小余,我们要是留在这里打游击,你怕不怕?”
    “不怕,和你在一起,我什么也不怕。”小余坚定地回答着。
    路边的谷子,带着露水,拂着他们的脚面,青蛙在呱呱地叫着,四周是绿油油的一片。一切都是这么宁静、美好,但是明天……远处的机枪声又清脆地响了起来。
    “明天这时候,敌人会站在这里。”周五兆目光深邃的望向夜空,说道,“小余,应该说,和老百姓在一起,我们什么也不怕。”
    忽然河堤那边又传来一种古怪的声音,周玉兆凝神听了会,便和小余加快脚步向河边走去。一会儿,他们望见那位老人站在河堤上,高高地举起锄头,在地上掘着什么东西,周玉兆走近一看,见堤上堆了一堆土,一条刚掘出来的小沟,已从堤的里边快通到河边。周玉兆愣了一愣,猛然明白过来,就快步抢过去夺下锄头,喘吁吁地说道:“大爷,你……”老人一见他,也不奇怪,平静地说道:“你来得正好,快回去。叫同志们来,准备过河。”“大爷,我们就是死,也不能祸害老百姓。”周玉兆激动得浑身打战。老人不言语,只是眯起眼睛,仔仔细细地看着他,问道:“同志,你家在哪里?”
    “黄河北。”
    “是解放区?”老人问得很认真。
    “是解放区。”周玉兆不知老人问这干什么。
    老人听了,突然皱起眉,说道:“你家解放了,这很好。那你想没想过那些没有解放的地方?”说着,把锄头又夺过去,缓和地解释道:“澄河不太深,主要是下暴雨水来得太急,开一点口子,水一有了出处,流头就缓了,人在河里蹬水走也能过去了。”“不行。”周玉兆不等他说完,就坚决地说道,口气很硬,毫无商量的余地,而且把锄头又夺过来,把土推进沟里。老人一看他动手填沟,便暴跳起来,大声吼道:“给我放手。”周玉兆一听,便回身抱住了老人,含泪说道“大爷,我们是人民的部队……老人不等他说完,一挥手说道:“小同志,你知道‘指望’吗?一个人过日子,要是,那是活不下去的,活着也没有趣。”
    澄河,在老人脚下奔流,打着漩涡,冲击着河滩,不驯服地喧哗着。
    周玉兆忽然透过了明天,清楚地看到了后天,以及后天以后的将来。他激动地对着繁星点点的天空,对着澄河,对着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暗暗地宣誓:只要有一口气在,他就要向前,就要和部队一起打回来。他站起身,拿起锄头,更用力地去填那条沟。他不知哪里来的力气,一下子把沟填得结结实实。
    老人坐在那里,不说话,也不来夺锄头了。他皱起眉,看着黑沉沉的河水,凛然不动。过了一会,他站起来说道:“好吧!我去看一看。你们在这里等着,我顶多两顿饭的工夫就回来。”说完,就大步流星地走了。
    一度沉寂的枪声,又响了起来,而且很近很激烈。
    两顿饭的工夫,老人就气喘吁吁地跑来了。后面还跟来了两个中年老乡,每人肩上都扛了五六根扁担。
    “好了,好了,我捉了两条‘水鳗’来了。他们到山里跑反,恰巧就跑进我张的网里了。”老人忽然变得又风趣又活泼,长眉毛一耸一耸的,高兴非凡。那两位被叫做“水鳗”的老乡,笑嘻嘻地跟大家打了招呼,也没多说话,就和老人动手绑扎扁担。显然,老人已和他们谈过情况,并且已商量了过河的办法了。
    东方蒙蒙发白,天快亮了。老人和那两位老乡也把扁担绑扎好了。他们把扁担扎成两个棋盘式的空心筏子,两个老乡一人扛着一只走到水边。周玉兆把同志们分成两批,把会水的搭开,就团团地抓住筏子四边,准备下水了。
    老人送到水边,刚才那副高兴样子忽然又不见了,神态又变得冷静、严峻。他嘴唇动了一阵,一会,决断地说道:“同志们一路平安,我老了不能送同志过河去。记住我们的澄河,明年我老头子还是种瓜,等同志们来吃。”说完,笑了笑,他还想说什么,但只举了举手,终究没有说。
    小队渐走渐远了,他们带着一个不可推毁的信念走远了。河边仍然站着那个人影,佝偻了身子,一动不动……
    (有删改)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故事围绕“渡河”展开,没有激烈的战争场面和惊心动魄的强渡情节,却让人感到紧张压抑的氛围以及浓浓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B.老人对瓜藤下压着的纸条和钱抹泪痕,是因为他想帮助解放军而不得的失望心理,这也与下文的“没个指望”心理相同。
    C.小说对人物的刻画细腻丰富,有力凸显情感波澜。如老人在思考办法时“脸色十分严峻”,而在解决问题时“变得又风趣又活泼”。
    D.本文与《百合花》都塑造了不知名的英雄人物,一是一心支持解放事业的老人形象,一是矜持腼腆却舍己救人的通讯员形象。

    请分析小说中周玉兆和小余对话这一情节的作用。

    景物描写使小说总是洋溢着一种或浓或淡的诗情,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效果。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段150字左右的赏析性文字。
    ①澄河景物描写
    ②夏夜景物描写
  • 相关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