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中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在笔者看来,当代中国似乎正在另辟蹊径。文化在继承和创造上讳莫如深,只在肤浅、入世一途着力,深度和广度干瘪萎缩。看电视节目可知,虽然频道上百,也还是有限,不看者是大多数,在他们,麻将和拜物也可以排遣生命之无聊,就算是玩物丧志,其好玩程度也超过为拜物而说教的娱乐节目、为正确而说教的谍战肥皂剧。现代中国之精神生活,如果去除小资文化营造的充斥于媒体、旨在鼓励拜物的文艺腔,其实最普遍最具影响力的是麻将和拜物。
    (选自于坚《麻将声里听中国》,有删改) 材料二:相声之所以采取最简易(也是最高妙)的对话聊天方式,其实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整合与沉积过程。文学史家们早就指出唐代由“参军”“苍鹘”扮演,“咸淡见义”“一主一从”的“参军戏”,就是“古代的相声”。但“参军戏”并没有直接向现代相声形式发展,而是从宋代“滑稽戏”开始,便向戏剧靠拢了。直至清末民初,相声才在吸纳诸多民间说唱技艺的根基上从戏曲中脱颖而出,从行当角色变为艺人本我,从情节的噱头变成叙述或评点的包袱,极大地提升了我们民族的喜剧意识。
    形式的背后是内容观念。数百篇的传统段子,几乎覆盖了近世以来北方市民生活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方方面面,也同是“性-情-理-心”这一群落文化心理纵向深入的过程。
    物态文化源于性。“食色性也”,这是人们生存的需要。传统段子展示了近世以来市民意识中比“天理”更重要的“人欲”。不是羞羞答答而是无所顾忌,不是蹙眉颦泣而是笑脸高扬。并且,在欲望不能满足的“悲剧性”中,凸显人性被扭曲的“喜剧性”。《梦中婚》做梦娶媳妇的幻觉、《醋点灯》无钱打油的荒唐,无不在“含泪的笑声”中嘲弄、批判现实。
    行为文化依于情。传统相声的世俗性决定了它要“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延揽人际行为的一切方面。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渗透一切人际关系。父子、夫妻、兄友的伦理秩序因世道骤变变得尔虞我诈、虚情假意。《化蜡扦》《五人义》等深刻揭示了伪善的可鄙、陋俗的可笑。
    制度文化据于理。“人理”就是“天理”。传统相声比近世任何一部谴责小说都毫不逊色地展示了这丑陋卑劣的社会变态:《贼说话》--“贼”没偷成反而“被偷”,《小神仙》举世皆穷唯江湖术士发迹变泰,描绘着人心不古的一切。
    精神文化归于心。传统段子在《当论》《酒论》《赌论》《哭笑论》这诸多“论”中,抒发并释放了市民的愁绪,表述了人们朝不虑夕、六神无主的生存尴尬。《当论》揭露以实物为抵押的高利贷者,是怎样乘人之危不择手段地敲诈勒索。一件皮袄到了当铺往往被贬得一文不值。各种生意,无论是大是小,都以损人利己为目的。
    讽刺是传统相声的光华。传统相声的讽刺由情及理,以理驭情,始终遵循“婉而多讽”的方式。即使对贪官污吏的讽刺,也能令人感到铸就其性格堕落的社会和历史阴影。传统相声还充满着自嘲和自省精神,就在这一省一嘲之间坦露胸怀,寻找心灵的自由,“引起疗救的注意”。
    显然,作为市民艺术的传统相声,始终在世俗的沟壑里滚动,沾染上许多旧世界的尘埃不足为怪。尤其是深入骨髓的“小市民”趣味,更是其致命的地方;但情趣的提高,当伴随整个社会文明的历史进程。
    (摘编自薛宝琨《传统相声和相声传统》) 材料三:在日益现代化的今天,随着时空距离的不断压缩、时尚流行的全球同步化,特别是数字化的泛在式存在,使我们越来越难以界定“我是谁”“什么是我们的文化认同”。面对日益碎片化的文化现实,人们越来越把目光聚焦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上。
    然而,年青一代对传统文化的接受度有所下降。其实,并非传统文化的魅力不够,也不能抱怨年轻人静不下心。近代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出现了断档。要让今天的年轻人接受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重新回到私塾念“子曰”“诗云”不太可行,所以如何找到现代化传承之道至关重要。比如,正在播出的原创文化探秘类节目《七十二层奇楼》,就将探险寻宝的模式移植到了对传统文化的探寻中,年轻的观众通过观看节目,既满足了好奇心,也完成了一段对传统文化追根溯源的旅程。
    这个节目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的点点滴滴,涉及文化遗产、民间传说、传统工艺、诗词歌赋,时间上更是从先秦跨越至明末清初。节目制作团队解读文化、解开谜题的过程让年轻观众在不知不觉之中培养起文化自信。
    (摘编自《光明日报》,《传统文化应实现当代传播》)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文学史家们指出,我国古代就有相声,如唐代的“参军戏”、宋代的“滑稽戏”等,现代相声作为一种独立艺术形式,形成于清末民初。
    B.传统相声内容几乎覆盖了近世以来北方市民生活方方面面的文化,这是因为它本身就是在吸纳诸多民间艺术的基础上形成的。
    C.传统相声的精华在于讽刺。这种讽刺有情有理,并且能波及造成被讽刺者性格堕落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渊源。
    D.传统相声中既有传统艺术,也有世俗糟粕,尤其是“小市民”趣味,是其致命的地方,影响着整个社会文明的历史进程。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材料一的“另辟蹊径”写出了当代中国人在文化的继承和创造上变得肤浅、入世,深度和广度干瘪萎缩。
    B.传统相声中的行为文化依于情。经常揭示父子间、夫妻间等尔虞我诈的冷酷现实,这种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渗透入一切的人际关系,决定了传统相声的世俗性。
    C.制度文化据于理。“人理”就是“天理”。传统相声毫不逊色地展示了这丑陋卑劣的社会变态。
    D.传统相声是市民艺术,传统段子覆盖的物态文化源于人们生存的需要,相声在“含泪的笑声”中反映“人性”和“人欲”,嘲弄、批判现实。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______
    A.文化是个抽象的概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包罗万象。诸子百家学说、文人画、相声等都是传统文化的内容。
    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经由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扬弃继承、转化创新,才能活在现代,逐渐为年轻人所接受、热爱。
    C.也有一些人担心,电视节目运用现代化的视听手段,是否会喧宾夺主,降低观众对表现对象--传统文化的关注度。
    D.从小在视觉文化环境中浸润成长起来的年青一代,对于视觉文化的青睐,让一些人不解,让很多人迷惑。

    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材料二的主要内容。

    在今天,面对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如何传承?请结合三则材料,说说你的理解。
  • 相关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