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中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先君序略

    戴名世

    先君讳硕,字孔万,号霜岩,一号茶道人。家世孝弟力田,以雄乡里。里中皆称戴氏忠厚长者,县大夫辄尝馈问,以风示县人。

    先君为人醇谨,忠厚退让,从不言人过矣。与人交,无畛城;与人语,辄以为善相劝勉,津津不休,一见之此语,再见之亦此语,有兴起者,辄喜不寐。无老幼贤愚,皆服其长者,不敢犯;犯之亦不,生平未尝有与人失色失言者。第其艰难险阻,备尝人间苦,不能以告人也。岁甲午,年二十一,补博士弟子。家贫,以授经为业。岁辛丑、壬寅间,始担囊授徒庐江,岁一再归,博奉金以活家口。顷授徒里中,然性不喜家居,辄复客于外。今竟死于外。呜呼,悲哉!

    其为文不属草,步阶前数回,即落笔就之,不改窜一字。尤喜诗。诗辞大抵多悲思凄楚之音,凡百馀卷,皆可传诵也。自以荏苒半生,坎坷无一,米盐常缺,家人儿女依依啼号,尝曰:“读书积善欲获报,如捕风捉影。如吾等者,岂宜至此!”时形诸感叹。家人唯吾母事之谨,儿子辈妄意他时富贵以娱亲,朝夕定省、甘旨皆缺。

    先君卒于陈家洲。洲去县一百四十里,以去岁十月初一日往。先是,先君客舒城山中,夏秋之间治装归矣。忽疮起于足,痛几危,越月始稍稍愈,愈而归。归不复去,以山多峻岭,不可骑,难以徒步也。居无何,足大愈。适吴氏请,遂去。名世送之郭外,岂知其永诀而遂不复见乎!到洲五十日而卒。先是,十日前有书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已而诸生知不可起,始使人报,比至,则已不及待矣。先君居洲未两月,而洲之人皆感动。其死也,皆呱呱而泣曰:“天无眼矣!”呜呼!人莫不有死,而先君客死,早死,穷死,忧患死,此不肖名世所以为终天之,没世而不能已者也。

    (节选自《戴名世文集》)

    [注]①畛城:范围,界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家世孝弟力田,以雄乡里        赀 资财

    B. 不敢犯;犯之亦不            校:计较

    C. 自以荏苒半生,坎坷无一        遇:待遇

    D. 此不肖名世所以为终天之        恨:遗憾

    2以下每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生平未尝有人失色失言者  况吾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B. 山多峻岭,不可骑     刘日薄西山

    C. 人莫不有死,先君客死    图穷匕见

    D. 死也,皆呱呱泣曰     孰能讥之乎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先君,文中指已故的父亲,也可称为先考。先,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例如:“先妣”指去世的母亲,“先大母”为去世的祖母,“思厥先祖父”中“先祖父”指去世的祖父。

    B. 朝夕定省指昏定晨省,本指晚间为父母安定床衽,晨起省问安否,后亦泛指向亲长问安。

    C. 岁甲午、岁辛丑、壬寅都是干支纪年法;而“阳嘉元年”“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中的“阳嘉”“始元”为帝王年号纪年法;“赵惠文王十六年”为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这种纪年法大多用在春秋、战国时代。

    D. 讳,可指对君主、尊长的名字避开不直称,也指称死后的君主或尊长的名字,在名字前称讳,以表示尊敬。古时还有避讳一说,在《阿房宫赋》一文中为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所以表示人民的地方都称为“人”,如“剽掠其人”“六国各爱其人”等。

    4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十日前/有书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

    B. 十日前/有书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

    C. 十日前有书/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

    D. 十日前有书/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一项是(  

    A. 戴氏家族世代讲究孝悌之义,勤勉劳作,在乡里被人称道。县里的官员常去戴家赠送财物表达问候,借以教诲县邑里的百姓。

    B. 戴氏家族至戴硕一辈,家道中落,戴硕只能以受经为业,经常在异乡谋生,可是家境依然贫困。

    C. 戴硕文思敏捷,诗文非常出色,但是科举考试历尽坎坷,所以,常常感到忧伤愤懑,诗文中都充满一种凄苦悲凉的情调。

    D. 先君戴硕在担任私塾教师时因病亡故,死时穷困忧患,又客死他乡。作者借洲人哭“天无眼”,抒发自己对父亲的崇敬、愧悔和悲痛之情。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第其艰难险阻,备尝人间苦,不能以告人也。

    (2)顷授徒里中,然性不喜家居,辄复客于外。

    (3)居无何,足大愈。适吴氏请,遂去。

  • 相关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