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试题。
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彬左手持干戈,右手持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及长,气质淳厚。汉乾祐中,为成德军牙将。节帅武行德见其端慤,指谓左右曰:“此远大器,非常流也。”开宝七年,将伐江南,十月,诏以彬为升州西南路行营马步军战棹都部署,分兵由荆南顺流而东。十二月,大破其军于白鹭洲。八年二月,师进次秦淮,江南水陆十余万陈于城下,大败之,金陵受围,频经败衄,李煜危甚。彬性仁敬和厚,长围中,每缓师,冀煜归服。十一月,彬又使人谕之曰:“事势如此,所惜者一城生聚,若能归命,策之上也。”城陷,煜与其臣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煜之君臣,卒赖保全。 自出师至凯旋,士众畏服,无轻肆者。及入见,刺称“奉敕江南干事回”,其不伐如此。太宗即位,加同平章事。议征太原,召彬问曰:“周世宗及太祖皆亲征,何以不能克?”彬曰世宗时史彦超败于石岭关人情惊扰故班师太祖顿兵甘草地会岁暑雨军士多疾因是中止太宗曰:“今吾欲北征,卿以为何如?”彬曰:“以国家兵甲精锐,剪太原之孤垒,如摧枯拉朽尔,何为而不可?”
太宗意遂决。雍熙三年,诏彬与潘美等北伐,分路进讨。三月,败契丹于固安,破涿州,戎人来援,大破之于城南。四月,又与米信破契丹于新城,斩首二百级。五月,战于岐沟关,诸军败绩,退屯易州。上闻,追诸将归阙。咸平二年, 被疾。上趣驾临问,手为和药,仍赐白金万两。问以后事,对曰:“臣无事可言。”六月薨,年六十九。上临哭之恸。八月,诏彬与赵普配飨太祖庙庭。
(节选自《宋史•曹彬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彬曰/世宗时/史彦超败于石岭关/人情惊扰/故班师/太祖顿兵甘草地/会岁暑雨/军士多疾/因是中止/
B.彬曰/世宗时/史彦超败于石岭关/人情惊扰/故班师/太祖顿兵/甘草地会岁暑雨/军士多疾/因是中止/
C.彬曰/世宗时/史彦超败/于石岭关人情惊扰/故班师/太祖顿兵/甘草地会岁暑雨/军士多疾/因是中止/
D.彬曰/世宗时/史彦超败/于石岭关人情惊扰/故班师/太祖顿兵甘草地/会岁暑雨/军士多疾/因是中止/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煜,南唐中主李璟之子,南唐最后一位国君,史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B.同平章事,宋初,宰相官衔沿用唐制,称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为同平章事。
C.阙,原指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左右各一的高台,台上起楼观。文中代指皇宫。
D.配飨,亦作“配享”,意思是古代贤人或有功于国家的人,附祀于朝,同受祭飨。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曹彬自幼不凡,颇受时人赏识。曹彬周岁抓周时只抓干戈和大印,时人感到奇异;长大后,他气质淳厚,节帅武行德认为他不同寻常。
B.曹彬仁敬和厚,善待南唐俘虏。曹彬率军攻打南唐时常常缓攻,希望李煜能顾惜一城百姓而归降;李煜兵败请罪,曹彬待之以礼。
C.曹彬善于分析,能够审时度势。在征讨太原问题上,曹彬分析前两次北征失败的原因,正确认识当下形势,坚定了太宗攻打太原的决心。
D.曹彬战功卓著,屡次击败契丹。皇上诏令曹彬和潘美分兵北伐,先后在固安、涿州、新城、岐沟关等地击败契丹,然后班师回朝。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出师至凯旋,士众畏服,无轻肆者。及入见,刺称“奉敕江南干事回”,其不伐如此。
②被疾。上趣驾临问,手为和药,仍赐白金万两。问以后事,对曰:“臣无事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