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彭时,字纯道,安福人。正统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明年,令入阁预机务。闻继母忧,力辞,不允,乃拜命。释褐逾年参大政,前此未有也。景泰元年,以兵事稍息,得请终制。然由此忤旨。服除,命供事翰林院,不复与阁事。天顺元年,帝坐文华殿召见时,日:“汝非朕所耀状元乎?”时顿首。明日仍命入阁,兼翰林院学士。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 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日:“彭公,真君子也。”帝爱时风度,选庶吉士,命贤尽用北人,南人必若时者方可。贤以语时。俄中官牛玉宣旨,时谓玉曰:“南士出时上者不少,何可抑之。”已,选十五人,南六人与焉。门迭构贤,帝感之,日:“去贤,行专用时矣。” 或传其语。时矍然日:“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因力直之。且日:“贤去,时不得独留。”语闻,帝意乃解。五年,得痰在告。逾三月,帝趣赴阁视事,免朝参。是冬,无雪。 疏言:“光禄寺采办,各城门抽分,掊克不堪。而献珍珠宝石者,倍估增直,渔竭帑藏。乞苹其弊,以惠小民。”帝优诏褒纳。畿辅、山东、河南旱,京师米贵,请发仓储五十万石平粜。并从之。时以旧臣见倚重,遇事争执无所避。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时颇怀忧时立朝三十年孜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燕居无情容,服御俭约,无声乐之奉,非其义不取,有古大臣风。
(节选自《明史,彭时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时/颇怀忧/时立朝三十年/孜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
B.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时/颇怀忧/时立朝三十年/孜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
C.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时颇怀忧/时立朝三十年/孜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
D.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时颇怀忧/时立朝三十年/孜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继母忧,文中是指遭遇继母的丧事,表达同样意思的词语还有“丁内艰”。
B.释褐,指脱去平民衣服,比喻开始做官。也指进士及第授予官职。
C.顿首是拜跪于地,引头至地,头顿地即举起,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
D.光禄寺,是和“大理寺”等并列的五寺,主要掌管祭祀、朝会、宴席酒醴之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彭时刚正不阿。他并没有因为皇上信任李贤而阿谀奉承,反而与他直言争辩,有时甚至变了脸色。
B.彭时唯才是用。在选拔官吏时,皇帝要求他选用北人任庶吉士,他认为不可压制有才能的南人。
C.彭时心系百姓。京城附近、山东、河南遭遇旱灾,京城米价昂贵,他请求打开粮仓平价卖粮。
D.彭时持正修身。他退朝后不与子弟谈论政事,选拔举荐时绝不让被荐者知晓;闲居时绝不懒散。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
②或传其语,时矍然日:“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