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地摊经济,是指通过摆地摊获得收入来源形成的一种经济形式,是人类最原始、最有生命力的商业活动之一,由来已久。它是城市里的边缘经济,一直由于影响市容环境而不能登堂入室。
    地摊经济具有“三低”特质。创业门槛低,没有店铺租金的压力,没有高学历、技能要求;失败风险低,船小好调头,从业者即便失利也能迅速“满血复活”;商品价格低,能让居民拥有更多选择,享受更多实惠。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地摊经济也是如此。地摊经济由于属于边缘经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流动商贩自身不具有充分的合法性,包括经营规格、经营场地等;对依法经营、依法纳税、甚至承担高额租金的合法经营商户构成不公平竞争;妨碍行人和车辆正常通行,以及各种扰民;售卖假冒伪劣商品,尤其是不合格食品等等。
    (摘自《百度百科》,有增删) 材料二:
    近来,地摊经济火遍大江南北,各地政府关注民生,纷纷传递出支持地摊经济发展的好声音。地摊经济筑起了民生的“里子”,把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转化为群众“真金白银”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受到广大群众的称赞,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
      发展“地摊经济“是“一切为了人民“的集中彰显。“人民至上“其本身就是要造福人民。今年的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小的冲击,其中消费市场低迷、群众就业困难表现得尤为突出。而发展“地摊经济“,一方面解决疫情防控之下,消费者在餐饮、卖场等室内消费信心不足的问题,也极大地满足了当前疫情防控要求。摊主经营费用低,没有转手费,没有装修费,没有铺面租金压力,没有雇员工资压力,不用交税,既降低了商户运营成本,也增强了消费市场主体活力。另一方面解决了部分群众的就业难题,因疫情影响而失去工作岗位的群众通过摆地摊实现灵活就业。西部一个城市,因设置3.6万个流动商贩摊位,一夜之间实现10万人就业,这就是一个充分的例证。与此同时,发展“地摊经济“还方便了市民百姓的生活需求,给他们带来了生活的便捷和便利。
      发展“地摊经济”是“一切依靠人民”的具体体现。“人民至上”其本身就是要依靠人民力量。面对今年的疫情影响,要稳住经济基本盘,就业摆在第一位。而实现就业不仅需要政府千方百计扩大内需,稳岗扩岗,增加公益岗位,也需要依靠广大有就业意愿的劳动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通过摆地摊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实现就业。一个地摊不仅解决了一个人的就业,还圆了一个家庭的增收梦,甚至是致富梦。发展“地摊经济”,正是依靠群众实现就业增收愿望,实现增收致富梦想的鲜活例证。
      发展“地摊经济”是对城市治理能力的又一场考验。“人民至上”其本身就要求政府提高服务能力。十年前全国不少城市都将地摊经济列为取缔对象,甚至以简单粗暴的手段对待小商小贩,损害了群众利益,增加了社会就业压力和城市管理成本。近日各地陆续提出放开地摊经济,纷纷为小商小贩“松绑”,允许市民在指定的时间或区域占道摆摊经营,帮助低收入群体和失业人员度过经济“寒冬”。这是城市发展治理观念的转变,更充分体现了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
    与此同时,这种转变也给城市主管部门更好地服务民生提出了新的思考。发展地摊经济要避免地摊经济走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就要做好“放管服”结合。一方面要切实担当起我市管理的主体责任,在“管”字上下功夫。深入调研,问需于民,研究出台符合街区地摊经济发展的制度、标准和规范。强化法治保障,对在占道经营过程中严重侵害他人利益的行为及时依法纠正,为地摊经济的规范经营、有序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确保“放”而不乱。另一方面要坚持服务为了人民,在“服”字上下功夫。强化对地摊经营者的规范引导,营造公平、整洁、宽松的地摊经营环境,发挥街道社区的主阵地作用,宣传发动群众参与到对地摊经济的管理和服务中来,增强群众自治能力,使城市治理能力在发展“地摊经济“中经受住考验,得到提升。(摘自《发展地摊经济是对人民至上的生动诠释》,有增删) 材料三:
    “为了保障消费者权益,到此摆摊的商铺注册时必须出示营业执照、货品资质证明书,以及个人有效证件等。”呼和浩特某物业管理人向谷河传媒表示。
    “其实,政府部门加强资质管理应成为地摊经济的基础。低门槛是地摊经济的标签,加强资质管理不仅为政府管理提供了渠道,也让经营者感受到了平等与保障,让他们能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待自己的生意,更愿意提升产品与服务的质量。”金台咨询报道称。
    “城管是城市建设的核心管理者,其在公共服务管理层面对地摊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释放地摊经济活力、缓解抗业压力,对城市管理者提出了更大的考验。相关管理部门务必通过‘绣花一样精细’的管理,让地摊经济尽可能地少出现卫生、市容、秩序等问题,更多地体现正面效益。”《第一财经日报》消息称。
    “我觉得还要提升摊主的公共素养,按照规定有序经营,保障食品质量,自觉维护秩序,保持环境卫生。多方相互协调才能让地摊经济长久健康发展。”呼和浩特一市民向谷河传媒表示。
    (摘编自《以史为鉴,地摊经济如何发展长久?》)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 ______
    A.地摊经济是城市里的一种边缘经济形式,自古以来就有,是一种原始的、落后的商业活动形式。
    B.地接经济的“三低”特质,让它具有独特的创业优势,在疫情防控背景下能够完全解决群众就业问题。
    C.地摊经济除了人工成本和进货成本,需要投入的成本较低,如果产品销售状况不好,可以及时退出,没有运营风险。
    D.发展地摊经济不是一放了之。如何把握“放”与“管”的分寸,考验着城市综合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

    根据材料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分析事物发展规律,辩证思维必不可少。虽然地摊经济有诸多利好,但是也不要忽视它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系列问题。
    B.只要城市主管部门担当起城市管理的主体责任,在“管”字和“服”字上下足功夫,地摊经济就一定能解决民生问题。
    C.发展地摊经济并不是拆了城市秩序的“墙”去补失业的“墙”。要看到地摊经济具有的独特优势,立足长远,做好规范化管理。
    D.以往简单化地取消和严格限制地摊经济,不仅给城市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更堵塞了一部分人的谋生途径,是一种因噎废食的保守行为。

    下列说法中,不能够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核心观点的项是 ______
    A.为发展地摊经济,成都推出“五允许一坚持”制度,建立摊点设置引导机制、摊主清洁卫生责任机制、群众投诉现场快速处置机制等。
    B.江苏文明办执行中央文明办关于“不将占道经费、流动商购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的规定,要求各地在文明城市创建中保障民生需求。
    C.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骤然加大。为此,各地各部门坚持统筹兼顾,一手抓常态化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
    D.南京市玄武区的曹先生因疫情影响了收入,当地政府放开地摊经济后,晚上在夜市摆起移动摊位卖衣服,每天净赚100多元。

    材料二在论证结构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说明。

    地摊经济在我国由来已久,几经波折未能持续发展。怎样才能保障地摊经济健康长久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 相关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