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黄仁宇的历史观深受法国年鉴学派的影响,善于将对历史的宏观把握与细节体察紧密结合。鉴于中国历史的特殊情况,黄仁宇主张治中国史首先应对之有一个宏观的把握与梳理,应站在全局的高度,对之进行高屋建瓴式的分析。在这一方面,其著作《中国大历史》堪称典范,虽然内容浩繁,既谈到北魏、北齐、北周至隋唐的均田令,亦有西湖美景及白蛇传的描述,但其间叙述的主体线索即作者一贯所持“传统社会不容产生现代型经济”的观点却从未间断。同时,黄仁宇也相当重视宏观信息的历史细节,擅长从细节入手作开拓性的研究,从而以小见大,体现出感性与理性的交融、微观与宏观的结合。他认为一大堆炮火对历史的影响可能微乎其微,但有时短暂的小冲突却可能造就历史的重大里程碑。乍看之下显得轻浮琐碎毫不相干的事物,整合在一起,却能显示其重要功用,《万历十五年》便是最好的范例。
(摘编自张燕波《黄仁宇与中国历史研究》) 材料二:在史学著作中,图表可以作为历史表述的重要手段。精当地采用图表能够增强文字语言的表述效果,给读者形象直观的认识,使得历史表述更为生动明了。黄仁宇注重图表的作用,这在其史作中有着朗显的表现。现对黄仁宇已在大陆出版的著作中所用图示和表格数量作一统计:
著作 | 出版社 | 图表数 |
《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 | 三联书店 | 158 |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 | 三联书店 | 38 |
《汴京残梦》 | 新星出版社 | 20 |
《放宽历史的视界》 | 三联书店 | 19 |
《中国大历史》 | 三联书店 | 17 |
《缅北之战》 | 新星出版社 | 11 |
《大历史不会萎缩》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9 |
《黄河青山--黄仁宇回忆录》 | 三联书店 | 7 |
《地北天南叙古今》 | 三联书店 | 5 |
《明代的漕运》 | 新星出版社 | 3 |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 三联书店 | 1 |
《万历十五年》 | 三联书店 | 0 |
《从大历史角度读蒋介石日记》 | 九州出版社 | 0 |
《关系千万重》 | 三联书店 | 0 |
在如表著作中,《明代的漕运》为黄仁宇的博士论文,他注重图表的效果就是从此开始的。在《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中,黄仁宇采用了大量图示,借此增加了历史感,有力地配合了文字叙述来说明历史问题,帮助读者加深理解历史结论。《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是黄仁宇出版的第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学术专著,书中大量采用图表,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学理分析。《汴京残梦》是黄仁宇所写的一部历史小说,在书中所用图示20幅,从人物、物品到集体场景,作者无不用力展现,这也从侧面佐证他注重图表对历史表述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某些图在作品中多次出现,如黄仁宇阐明其历史观的一幅图。可见作者对它的重视程度。图表是表达历史研究成果的一种手段,在其中起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摘编自李宝祥《黄仁宇史学方法探要》) 材料三:《万历十五年》的叙事声音不是在编年体中的流动,而是在断代纪传体中的流动;这种断代纪传体更接近把围绕着一个中心人物所发生的诸多历史事件组接在一起,作为故事来叙述。
黄仁宇以万历皇帝朱翊钧、大学士张居正、首辅申时行、官僚海瑞、将领戚继光和哲学家李贽这几个重要的历史人物为线索,形成了全书的历史故事叙述结构。作者让这些人物围绕着1587年前后的历史,随着万历江山的奠基与倾覆,在这个叙述结构的平台上出演着自己的历史角色。《万历十五年》充溢着文学性与小说性的形式主义色彩。可以说,文学性的语言与结构的形式主义在这里盈溢着光彩。不必讳言,历史与文学的杂混体及其小说性的形式主义叙事结构,恰恰是《万历十五年》的成功之处。也正因为此,读者常常将他的历史著作中的形式主义叙事结构与小说的形式主义相混淆。作者的声音在凭借历史的本体叙事时,使其意义出场的语言与叙事结构被笼罩在文学的形式主义色彩中。
(摘编自《文学性的叙事与通俗化的经典--论黄仁宇<万历十五年>的书写策略》)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中国大历史》一书虽内容繁多,但其“传统社会不容产生现代型经济”这个一以贯之的主体线索从来没有间断。
B.在《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中,黄仁宇采用了大量图示配合文字叙述来说明历史问题,这样会造成历史感的缺失。
C.《万历十五年》如同一部断代纪传体,把围绕着一个中心人物所发生的诸多历史事件组接在一起,作为故事来叙述。
D.《万历十五年》潜在的叙事结构是小说性的,黄仁宇以几个重要的历史人物为线索,形成了全书的历史故事叙述结构。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和《万历十五年》等著作充分体现了黄仁宇注重把历史的宏观把握和细节体察紧密结合的思想。
B.黄仁宇注重图表对历史表述的效果,他已在大陆出版的著作中都采用了图表研究的手段,某些图在作品中甚至多次出现。
C.《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大历史不会萎缩》《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出版社不全相同,引用图表数量呈递增趋势。
D.从《万历十五年》可知,黄仁宇的叙事虽依凭历史的本体,但其叙事的语言与叙事的结构被笼罩在文学的形式主义色彩之中。
以上三则材料,分别从什么角度分析黄仁宇对史学的贡献?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