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些年,知识付费逐渐成为互联网的新风口,传统出版行业也主动加入浪 潮。通过深耕细分领域,瞄准小众需求,出版业在融合发展中看到了更多希望; 而随着出版业的加入,知识付费用户的选择也更加多元。
自 2016 年以来,知识付费服务发展迅猛,然而市场中的绝大多数平台由互 联网创业公司创办,出版业所占份额微小。这种局面已在变化,两年前,中国 出版集团旗下《三联生活周刊》曾推出两期封面报道“我们为什么爱宋朝”,读者反响不错。于是,周刊策划推出中读 APP,以“我们为什么爱宋朝”为主 题,打造 10 堂音频课,仅一个月,这门课的收入在当月全国知识付费课程排行 榜上进入了前三名。这就是互联网在渠道、用户、市场等方面给出版业带来的 机会。出版业对优质内容的精准把握,是其他生产商难以相比的,事实证明在 豆瓣时间上卖出了数万份的“爆款”课程,都是与出版机构合作推出的。另外 人们精神需求的高涨正在使知识付费进入“下半场”--小众需求浮出水面,创造出更大的市场价值。这批用户的特点是青春期延长,一生都在追求成长,也更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以往知识付费更多强调“知识改变命运”,是带有教育培训性质的知识服务。
知识付费服务对于出版业而言不仅仅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更是出版业自身的一次升级。第一,以前作者写书就是闷头写,但现在作者每次讲课都会得 到听众的现场反馈,直接反映到作者的书稿里;第二,建立粉丝群,通过网络 报名收集用户,为社群营销打下基础;第三,拉长图书宣传推广期和销售期,解决以往一过 3 个月推广期热度就下降的难题。现在通过知识付费产品,文字内 容的价值被真正开发出来了。但出版业不能直接把文字内容平行搬到知识服务 产品之中,必须从稿件中继续提炼 IP,围绕 IP 做产品开发,本质上也是知识的 一次升级。但大多数出版社尚未开展改革,一是行为的惯性,出版社习惯做纸 质产品,融合发展的动力不足;二是思维的惰性,死守媒体分工,对融合发展 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此外,传统出版社的组织结构、奖励机制与新媒体差距甚 大。
知识服务的内容在细分领域深耕,逐渐成为市场刚需,盈利能力强。但是,如果传统出版机构不能转变其固有理念和机制,未来知识服务领域的成功者就 可能只有数字资源整合商,而没有传统出版机构。
(摘自 2019 年 1 月 24 曰《人民日报》,有删改)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传统出版业近些年主动加入知识付费的浪潮中,是因为在融合发展中看到了更多的 希望。
B.互联网曾是知识付费的主流,近年来互联网给出版业的发展带来了机会,双方合作 实现共赢。
C.出版业对知识付费优质内容的准确把握,使得小众需求浮出水面,创造了更大的市 场价值。
D.知识付费服务让作者直接能够听到听众的建议,作者可以吸纳观众观点并写入书 稿。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文章从出版业自身行业特点、现状及时代发展需求三个方面论证了出版业在知识付 费中取得的成绩和不足。
B.文章第二段用《三联生活周刊》的事例论证了互联网知识付费模式给出版业带来的 机遇。
C.文章最后一段总结了出版业陈旧的理念和死板的机制是其在当前时代落后的主要 原因。
D.文章主要采用对比论证方法客观地论证出版业在知识服务中发展契机和滞后并存的 现状。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如果传统的出版商大量的加入到知识服务的浪潮中,知识付费用户的选择机会就更 多。
B.当今人们的精神需求和以往知识付费的用户相比,他们对知识的心理需求是不同 的。
C.传统出版业如不转变其固有的理念和机制,未来的服务领域的成功者就只有数字资 源整合商。
D.出版业通过互联网的渠道,就可以拥有客户,占领市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