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我那时大约25岁,在巴黎研究与写作。许多人都已称赞我发表过的文章,有些我自己也喜欢。但是,我心里深深感到我还能写得更好,虽然我不能断定那症结的所在。
于是,一个伟大的人给了我一个伟大的启示。那件仿佛微乎其微的事,竞成为我一生的关键。
……
当我倾吐完了的时候,魏尔哈仑高兴地拍拍我的背,“我明天要去看罗丹。”他说,“来,一块儿去吧。凡像你这样赞美他的人都该去会他。”
我充满了喜悦,但第二天魏尔哈仑把我带到雕刻家那里的时候,我一句话也说不出。在老朋友畅谈之际,我觉得我似乎是一个多余的不速之客。
……
在罗丹朴素的别墅里,我们在一张小桌前坐下吃便饭。不久,他温和的眼睛发出的激励的凝视,他本身的淳朴,宽释了我的不安。
……
罗丹罩上了粗布工作衫,因而好像变成了一个工人。他在一个台架前停下。
“这是我的近作。”他说。他把湿布揭开,现出一座女正身像,以黏土美好地塑成的。“这已完工了。”我想。
他退后一步,仔细看着,这身材魁梧、阔肩、白髯的老人。
但是在审视片刻之后,他低语着:“就在这肩上线条还是太粗。对不起……”
他拿起刮刀、木刀片轻轻滑过软和的黏土,给肌肉一种更柔美的光泽。他健壮的手动起来了,他的眼睛闪耀着。“还有那里……还有那里……”他又修改了一下,他走回去。他把台架转过来,含糊地吐着奇异的喉音。时而,他的眼睛高兴得发亮;时而,他的双眉苦恼地蹙着。他捏好小块的黏土,粘在像身上,刮开一些。
这样过了半点钟,一点钟……他没有再向我说过一句话。他忘掉了一切,除了他要创造的更崇高的形体的意象。他专注于他的工作,犹如在创世的太初的上帝。
最后,带着舒叹,他扔下刮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湿布蒙住女正身像。接着,他又转身要走,那身材魁梧的老人。
在他快走到门口之前,他看见了我。他凝视着,就在那时他才记起,他显然对他的失礼而惊惶。“对不起,先生,我完全把你忘记了,可是你知道……”我握着他的手,感动地紧握着。也许他已领悟我所感受到的,因为在我们走出屋子时他微笑了,用手扶着我的肩头。
在麦东那天下午,我学到的比在学校所有的时间学到的都多。从此,我知道凡人类的工作必须怎样做,假如那是好而又值得的。
再没有什么像亲见一个人全然忘记时间、地方与世界那样使我感动。那时,我参悟到一切艺术与伟业的奥妙——专心,完成或大或小的事业的全力集中,把易于弛散的意志贯注在一件事情上的本领。
(1)对第一段中“我不能断定那症结的所在”中“症结”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我”还能写得更好的症结。
B.“我”不能突破现有水平的症结。
C.下文“一个伟大的人”给“我”的启示。
D.“我”至今不知其所在的那个症结。
(2)下列对文段中画线句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人类工作中有一部分是美好而有价值的,“我”现在知道应该怎样去做了。
B.有价值的工作都有相通之处,“我”的写作同罗丹的雕塑也应该这样。
C.从事美好而有价值的工作的人们应该有相同的工作态度和献身精神。
D.人类美好而有价值的工作从此有了“必须怎样做”的准绳和榜样。
(3)在文中横线处填人一个句子成分,最妥贴的一项是 ( )
A.像一个男子把披肩披到他情人肩上时那样温存关怀般地
B.像一个学生把改好的作业交给老师时那样喜忧参半般地
C.像一个农民把细泥轻轻地撒上幼苗时那样爱惜期盼般地
D.像一个工人停工后把布篷遮住机器时那样亲切爱护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