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易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举永乐十九年。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扈跸乐安,朱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帝大悦。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帝知谦可大任,会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省巡抚,乃手书谦名授吏部,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即具疏言之一岁凡数上小有水旱辄上闻河南近河处,时有冲决。谦令厚筑堤障,计里置亭,亭有长,责以督率修缮。 大同孤悬塞外,按山西者不及至,奏别设御史治之。尽夺镇将私垦田为官屯,以资边用。威惠流行,太行伏盗皆避匿。在官九年,迁左侍郎,食二品俸。初,也先深入,视京城可旦夕下。谦令石亨设伏空舍,遣数骑诱敌。敌以万骑来薄,副总兵范广发火器,伏起齐击之。也先弟孛罗、平章卯那孩中炮死。相持五日,也先邀请既不应,战又不利,知终弗可得志,又闻师且至,恐断其归路,遂拥上皇由良乡西去。论功,加谦少保,总督军务。谦曰:“四郊多垒,卿大夫之耻也,敢邀功赏哉!”固辞,不允。谦性故刚,视诸选耎大臣、勋旧贵戚,意颇轻之,愤者益众。又始终不主和议,虽上皇实以是得还,不快也。景泰八年正月壬午,亨与吉祥、有贞等既迎上皇复位,宣谕朝臣毕,即执谦与大学士王文下狱。诬谦等与黄㺨构邪议,更立东宫。 丁亥弃谦市,籍其家。千户白琦又请榜其罪,镂板示天下。一时希旨取宠者,率以谦为口实。及籍没,家无余资,独正室鐍钥甚固。启视,则上赐、剑器也。死之日,阴霾四合,天下冤之。都督同知陈逵感谦忠义,收遗骸殡之。逾年,归葬杭州。
    (节选自《明史•于谦传》)【注】①耎(ruǎn):软弱。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
    A.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具/疏言之/一岁凡数上/小有水旱/辄上闻/
    B.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具疏/言之一岁/凡数上/小有水旱/辄上闻/
    C.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具疏/言之/一岁凡数上/小有水旱/辄上闻/
    D.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具疏言之/一岁凡数上/小有水旱/辄上闻/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B.超迁,迁是指古代调动官职,超迁是指超越一般的升迁过程,职位得到连续升迁。
    C.勤王,指尽力于王事,后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
    D.蟒衣,明代创制的一种绣蟒的官服,明初只限于皇帝左右宦官及得宠亲信人臣等所服。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
    A.于谦口才出众,明察秋毫。在朱高煦投降一事中,他奉旨口列罪状,最终朱高煦伏法认罪;在江西时,他昭雪冤屈的囚犯有数百人。
    B.于谦正直为民,震慑一方。黄河水患,他主持修筑堤坝,设置亭长并督促加强维护;他没收守边将官私自开垦的田地来供给边防用度;太行的盗贼迫于他的威望都隐匿起来。
    C.于谦运筹帷,居功不傲。也先入侵,他命令石享设下埋伏,派遣骑兵诱敌深入,历时五天打败也先;朝廷评定功绩,他以边疆不稳为由坚决推辞。
    D.于谦含冤遇害,义感天地。他因石亨等人的诬陷而遇害,死之日,阴云聚集,天下人都认为他冤枉;陈逵被于谦的忠义感动,收殓他的尸体埋葬了他。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同孤悬塞外,按山西者不及至,奏别设御史治之。
    ②丁亥弃谦市,籍其家。千户白琦又请榜其罪,镂板示天下。

    《明史》称赞于谦“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可是他最终却含冤而死,原因何在?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 相关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