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较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1925年,梁思成当时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念建筑专业。他的父亲梁启超给他寄来一本书,是北宋李诫写的《营造法式》。但他感觉这本书像天书一样难以读懂。
    后来,通过对五台山的佛光寺大殿、蓟县(今天津蓟州区)的独乐寺观音阁等一系列有上千年历史的古建筑的研究,梁思成终于初步破译了《营造法式》的密码。特别是在对独乐寺观音阁的研究中,他发现,这座建筑虽然有成千上万个木构件,但一共只有6种规格。《营造法式》里说:“凡屋宇之高深,名物之短长,曲直举折之势,规矩绳墨之宜,皆以所用材之分,以为制度焉。”这句话简单来说,意思是一座木结构建筑浑身上下的各种尺寸,其实都是以材为基本的模数。我们可以想象,这些标准木材可以在一个工厂里大量地生产,然后把它们搬到工地现场进行加工和组装,这样就大大加快了中国古建筑建造的速度。比如,唐代长安的皇宫大明宫,面积相当于今天北京故宫的好几倍,仅用10个多月时间建成。中国古代建筑的这种标准化、模数化、装配式建造,真是多快好省。
    (摘编自《中国古建筑的营造密码》) 材料二:这一切特点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我们可以叫它做中国建筑的“文法”。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而沿用的惯例,成了法式。在西方,希腊、罗马体系创造了它们的“五种典范”,成为它们建筑的方式。中国建筑怎样砍割并组织木材成为梁架,成为斗拱,成为一“间”,成为个别建筑物的框架;怎样用举架的公式求得屋顶的曲面和曲线轮廓;怎样结束瓦顶;怎样求得台基、台阶、栏杆的比例;怎样切削生硬的结构部分,使同时成为柔和的、曲面的、图案型的装饰物;怎样布置并联系各种不同的个别建筑,组成庭院:这都是我们建筑上两三千年沿用并发展下来的惯例法式。无论每种具体的实物怎样地千变万化,它们都遵循着那些法式。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所以我们说它是一种建筑上的“文法”。至如梁、柱、枋、檩、门、窗、墙、瓦、槛、阶、栏杆、隔扇、斗拱、正脊、垂脊、正吻、戗兽、正房、厢房、游廊、庭院、夹道等,那就是我们建筑上的“词汇”,是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
    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也如同写文章一样,在丈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作点缀装饰用的。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是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
    (摘编自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 材料三:现代建筑设计如何来继承和学习传统建筑的理念呢?
    继承和学习天人合一理念。想要真正对传统建筑文化进行传承,还需要先去了解传统建筑文化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以及建筑中包含的精神来对建筑理念进行区分,然后对其中积极的正面的理念进行吸收。传统建筑文化和现代建筑文化之所以会有区分,就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建筑理念不能够完全运用到现在的建筑设计当中,但是传统建筑中包含很多先进的理念,这些理念能够为现代建筑注入活力。在传承传统建筑文化的过程中,不能仅仅追求设计风格的相似,一定要深刻了解建筑背后的文化,这样才能够做到形神兼备,也才能够将真正的传统建筑带到众人面前,让所有看到的人都能够通过建筑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比如说,了解传统建筑天人合一的特点之后,在现代建筑的设计中也要多去注意如何实现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这也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注重建筑本身,还要注重建筑的外部环境。
    继承和学习中庸理念。在传统建筑中,经常会把最好的建筑放在最里面的位置,外面一般是围墙,这就是传统文化中的中庸理念,比较重视内涵,所以在传承传统建筑文化的过程中千万要重视对中庸理念的继承和学习,这是现代建筑中最缺乏的一项内容。现在,建筑的设计风格总是张扬、夸张,希望能够夺人耳目,而忽视了建筑的内涵。中庸思想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主要应该集中在不要只注重建筑外观的新奇,还要考虑建筑本身的功用和内涵;另外,建筑的布局、色彩要协调,每个部分的建筑风格和建筑整体的风格必须是一致的。将中庸理念和现代建筑设计结合,可以让建筑既不过分浮夸高调,又会让人眼前一亮,低调奢华有内涵。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建筑不像衣服,不想穿的时候就可以换,建筑的投资比较大,推倒重来所需的成本较高,所以在建筑设计上一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科技的支持下,可以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优化。
    (有删改)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1925年距离北宋李诫所处时代近千年之遥,所以梁思成认为李诫的《营造法式》像天书一样难以读懂。
    B.独乐寺观音阁木构件成千上万,但只有6种规格,这显露出了《营造法式》的密码。
    C.面积很大的唐代长安的大明宫,仅依赖于建筑构件的标准化生产,10个多月就得以建成。
    D.建筑上丰富的“词汇”,如梁、柱、枋、檩、门等,组成了中国建筑的“文法”。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希腊、罗马的建筑“文法”只有“五种典范”,中国建筑的“文法”种类比国外多得多。
    B.中国建筑的“文法”具有一定的拘束性和灵活性,但拘束性并未限制灵活性,两者相辅相成。
    C.现代建筑设计要做到天人合一,需注重建筑本身和其外部的环境,实现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D.中国传统建筑外面一般是围墙,最好的建筑经常放在最里面的位置,这体现了重视内涵的中庸理念。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建筑“文法”的一项是 ______
    A.中国古建筑的水泥就是“糯米灰浆”
    B.“斗拱”是木结构建筑常用的制式
    C.古建筑保持立柱和纵横梁组合构架制
    D.古代建筑群重左右对称和中轴线原则

    材料三行文脉络清晰,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综观三则材料,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 相关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