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山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父亲还债
佛刘
我和父亲是在晚上到达县城的。刚一走出车站,父亲就说,你哥来接咱们了。我张望了半天,也没看见哥哥。父亲用手指了指前面,我又仔细地瞄了半天,才发现不远处冲我们挥手的那个人就是哥哥。
哥哥很高兴,一边从父亲的手里接过行李,一边对我笑了笑,我发现哥哥老了,其实用“老”来形容显然是过分的,可是我的35岁的哥哥真的老了。
哥哥的头发很乱,脸很黑,与我比起来,简直是两个世界的人。
父亲曾告诉我,农闲之余,哥哥会在火车站拉拉客人,挣点零花钱。
只陌生了一会儿,家就是原来熟悉的家了,我说,哥老了,刚才差一点认不出来了。父亲不说话,只是默默地抽着我给他买的烟。
其实,哥哥只比我大4岁,从小就是我的学习榜样。他考第一名的时候,我还穿开裆裤乱跑呢;他当少先队大队长的时候,我才刚刚走进校园。但初中毕业时,哥哥没发挥好,没有考上县里的重点高中。父亲说,鸡窝里飞不出金凤凰,也别费那劲,种地得了。哥哥痛苦了好几天,我看见他在夜里翻来覆去,长吁短叹。后来哥哥把他那些课本放进一个大纸箱里,算是了结了过去的一段时光。而我就不同了,时隔几年,虽然我也像哥哥一样没有考上县里的重点高中,但我坚持要上学,并誓言和反对的父亲斗争到底。两军相遇勇者胜,话是这么说,可要不是哥哥在一边旁敲侧击,我想顽固的父亲是不会妥协的。我又复读了一年,顺利地考上了县高中,三年后又一举中的,考上了大学。
我清楚地记得那时的父亲掉泪了,那是我第一次看见他在一家人面前掉眼泪,眼泪代表了一种幸福一种骄傲。哥哥也是高兴的,可在他幽暗的眼神里,我分明看到了失落和焦躁。
现在我在省城有了自己的房子,这次带父亲进了省城,他算是开了眼界。
父亲说,外面的世界就是好啊!
我说,那你们就搬过来一起住吧。
那你哥嫂,还有孩子怎么办?
您看您都多大年纪了,还替他们着想。
活一天就得想一天,谁让我养了你们俩。
我默然。我知道,对哥哥的务农,他多少是有一些悔意的。其实哥哥从来没和父亲争论过,只是有一次哥哥对我说,你说咱家要是出了两个大学生,咱爹会是什么样?我说,那还不得高兴疯了。哥哥说,你错了,要是真出两个大学生,得累死他。我看着一脸平静的哥哥,突然有一丝愧疚。
现在,哥哥“老了”,尽管他不会承认,但是有我在眼前,他会永远有一面镜子,他的世界里没有灯红酒绿,没有车水马龙。他的眼前是大片的庄稼地,衰老的父母,年幼的儿子,当然可能还有一个愿望,那就是让儿子实现他没有实现的梦想。
父亲也老了,他的固执变成了沉默,他的目光超过那些玉米地,看到了另一个世界,那个世界让他心事重重。
在家呆了一个星期,临走前那天晚上,父亲深情凝重地喊住我,说,你跟我来。在没人的房屋后面,父亲垂下眼帘,对我说,老二,爹想求你一件事。父亲的声音很小,小到我用心才可以听出,他一辈子头一次用一个“求”字来跟他的儿子说话。我说,爹,你怎么了?父亲重重地叹了口气,说,你以后能不能在城里给你侄子找个学校,这是一万块钱。父亲费力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红布包。这事我和你娘都商量好了,先别让你哥知道,你也别说当爹的偏心眼,你哥这辈子就这样了,可你侄子不能再这样了——就算是你爹还你哥的债了。
我看着父亲苍老的脸颊,心里忽然涌起一阵热浪。我把钱又放回父亲的口袋。我什么也没说,只是重重地点了一下头,又点了一下头。
(选自《读者》,有删改)
(1)分析第一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2)根据文中画线内容,概括哥哥具有的美德。(3分)
(3)如何理解“父亲还债”?(3分)
(4)简要分析最后一段“我”的心理活动。(3分)
(5)如果没有亲情滋养,不会有“我”现在的一切,请谈谈读完本文后的感受。(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