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其他 难易度:较难
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阆州张侯庙记
[北宋]曾巩
事常蔽于其智之不周,而辨常过于所惑。智足以周于事,而辨至于不惑,则理之微妙皆足以尽之。今夫推策①灼龟②,审于梦寐,其为事至浅,世常尊而用之,未之有改也;坊墉道路、马蚕猫虎之灵,其为类至细,世常严而事之,未之有废也;水旱之灾,日月之变,与夫兵师疾疠、昆虫鼠豕之害,凡一慝之作,世常有祈有报,未之有止也。《金縢》之书,《云汉》之诗,其意可谓至,而其辞可谓尽矣。夫精神之极,其叩之无端,其测之甚难,而尊而信之,如此其备者,皆圣人之法。何也?彼有接于物者,存乎自然,世既不得而无,则圣人固不得而废之,亦理之自然也。圣人者,岂用其聪明哉?善因于理之自然而已。其智足以周于事,而其辨足以不惑,则理之微妙皆足以尽之也。故古之有为于天下者,尽己之智而听于人,尽人之智而听于神,未有能废其一也。《书》曰:“朕志先定,询谋佥同,鬼神其依,龟筮协从。”所谓尽己之智而听于人,尽人之智而听于神也。由是观之,则荀卿之言以谓雩筮救日小人以为神者以疾夫世之不尽在乎己者而听于人不尽在乎人者而听于神其可也谓神之为理者信然则过矣,蔽生于其智之不周,而过生于其所惑也。
阆州于蜀为巴西郡,蜀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西乡张侯,名飞,字益德,尝守是州。州之东有张侯之冢,至今千有余年,而庙祀不废。每岁大旱,祷雨辄应。嘉祐中,比数岁连熟,阆人以谓张侯之赐也,乃相与率钱治其庙舍,大而新之。侯以智勇为将,号“万人敌”。当蜀之初,与魏将张郃相距于此,能破郃军以安此土,可谓功施于人矣。其殁也,又能泽而赐之,则其食于阆人不得而废也,岂非宜哉?
知州事尚书职方员外郎李君献卿字材叔,以书来曰:“为我书之。”材叔好古君子也,乃为之书,而以予之所闻于古者告之。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钞》,有删改)
(注)①推策:以蓍草或竹筹推算历数。后亦用于占卜吉凶。②灼龟:古代用火烧灸龟甲,视其裂纹以测吉凶。
【1】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辨常过于所惑 错误
B.审于梦寐 推测
C.世常严而事之 尊敬
D.其叩之无端 询问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凡一慝之作 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B.故古之有为于天下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
C.可谓功施于人矣 圣人不凝滞于物
D.侯以智勇为将 以勇气闻于诸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指出神灵很难被推测感知,但世人依然很信奉,而且祭祀之事详备,治国者也把信奉神灵作为一种统治手段。
B.作者列举《金縢》《云汉》意在说明古人在祈祷、祭祀神灵之事上的重视,引用《尚书》 的话是为了说明应该先尽人事,以占卜、祭祀神灵辅助。
C.作者写此文的目的不仅是应李材叔的邀请为张侯庙写记,同时也为了把自己听到的有关古代的事情告诉他。
D.文章前半部分主要议论,运用排比、对偶、引用、对比等手法表达对人智与神明之事的看法,旁征博引,内容丰富,有理有据。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则 荀 卿 之 言 以 谓 雩 筮 救 日 小 人 以 为 神 者 以 疾 夫 世 之 不 尽 在 乎 己 者 而 听 于 人 不 尽 在 乎 人 者 而 听 于 神 其 可 也 谓 神 之 为 理 者 信 然 则 过 矣
【5】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智足以周于事,而其辨足以不惑,则理之微妙皆足以尽之也。
(2)比数岁连熟,阆人以谓张侯之赐也,乃相与率钱治其庙舍,大而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