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中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汉服”是自古存在的中华传统文化组成部分之一,但因为历史的原因,并没有得到自然发展,期间断代了300多年。而这300多年,恰恰又是全球化大变革的年代,不仅有着历史上频繁上演的“改朝换代”,社会经济的变化发展,还有着四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全球化的变迁。我们的生活发生了近乎翻天覆地的变化。此番对汉服的接续,不仅是要找回其外观样式,还要重新拾起传统,使其扎根于现代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老树发新芽。
           对于当下的汉服而言,若要找回这一系列的传统服饰,找寻古代汉服的外观样式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要跨越古代到现代的门槛。这两步,需要同步尝试与探索。复兴是推动民俗服饰的形成,带动更多的传统服饰挖掘、保护与传承,因此我们不能有着先考据还原,再传承接续之说。
           对于这个必须同步经历的两道坎,我们只能同步完成,无可退缩与逃避。
           “汉服”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同时还泛指其一定范围内或其同类的事物按照一定秩序及内部联系组合而产生的整体,是不同的小系统所组成的体系。作为集合概念的体系,我们的目的是推动它重新成为一种活着的文化组成部分,而不是零碎的边缘化记忆和古代款式的生搬硬套,更不是对于某一朝、某一代服饰的全面复盘。过去的零碎元素和款式,在现代社会生活、人际交往中都会有着一定的缺点与不适应性。所有的事物都应当顺应时代变化做出一定的调整。
           只有得到社会的认可,才有传承的可能。有观点认为,汉服是从明朝断裂,所以就要从复原明朝开始。看似有道理,但可行性不高。同样还是因为时代的问题。今天人们的审美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古代的服饰的确很美,也有一定的价值,现在的我们也可以穿着,但不应局限于此。另外当今的社会形态、文化、工艺等都有着一定的改变,实际上已经无法完成百分之一百的复原了。
           即使拿来了一样工艺的面料,如何穿又会是另一个大问题,过去有着《舆服制》,有着以紫为尊,以黄为禁的习俗,即使照搬了其古代服饰的样式,没有其实际的身份、对应的穿着场合及文化内涵,这一件衣服如此穿到大街上真的合适吗?
           所以这里的核心是传承,但绝不是随意“改良”,是根据考据后,经过总结与归纳之后的古代服饰发展脉络和文化内涵来做接续与设计,绝不是随便想象发挥。做个比喻,一座森林烧毁了,我们要在原有的土壤与根基上种植新的树木,采用现代化基因工程或者其他手段,重新培育一座森林,使其能够服务现代人、有实际意义。研究原土壤、根基和遗迹是为了确保新树能够更好的生长,是其为重建的研究手段,而非是研究目的。
           体系的重构,类似于森林的重建。既不可能找到原来的残根重新栽植,因为已经不可能了,但也不是我们随便买一些树苗种植就可以的。如果随便发展就没有了传统的接续,这里的现代汉服体系,是指经过现代化建设之后的汉民族传统服饰体系。体系在这里,是指一种活态的文化门类,有着自我发展脉络和动力,适应现代社会自然发展,回归到如同我们的语言和饮食那种没有断代的状态。
           这也正是汉服必须要考据,但又不能唯考据的重要原因;又是汉服要传承,但又不能照搬明朝的重要原因。这里的体系是回到汉服复兴的初心,在民族学的框架下,填补民族服饰领域中空白的汉民族服饰。

    (摘编自梦玥、若木《复兴的汉服,接续的传统一重新认识回归现代的汉服》)
           材料二:
           现代汉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手艺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为当代青年彰显文化自信最鲜明的表达方式之一,也成为向世人传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
    汉服的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体系。现代汉服是现代人继承古代汉服基本特征而建构的民族传统服饰体系,主流典型特征可以概括为“平中交右、宽禒合缨”八个字,它不仅是对外观的描述,更蕴含了与中华文化息息相关的内涵,充分体现中华服饰崇尚含蓄内敛、端庄稳重的气质与美感。
           总而言之,汉服与西式服饰的差别,在于汉服几乎所有部件和结构都有相应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即在自然之中寻找规律,进而赋予文化的解释。又如“圆形袖口”“衣裾平直”等结构特征,不论最初是出自工艺或其他客观原因所致,但最终一定会赋予文化的解释,体现“规矩方圆”的文明理念。制衣理念的差异,表现为审美趣味的不同。从结构上看汉服是平面的,但是穿在人的身上,就会随之呈现不同的曲线,其行云流水般的外形,给人以随风而动、潇洒飘逸的感觉。这一点与崇尚开放性感、强调人体曲线审美的西方服饰,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服饰类别,表现出中西方文化的认识差异。

    (摘编自杨娜《现代汉服的文化密码》)
    ​​​​​​​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汉服传承出现300多年断代期,既有频繁发生的改朝换代方面的原因,同时也有四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原因。
    B.汉服不是单一的某种样式而是一个完整的集合体系,当下,我们都有义务让它重新成为一种活着的文化组成部分。
    C.随意“改良”,随便想象发挥,是不能传承汉服文化的,需在经历考据、总结、归纳一系列工作后才可设计传承。
    D.现代汉服是当代青年彰显文化自信的最鲜明的表达方式,是向世人传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
    ​​​​​​​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考据还原汉服的外观样式、传承接续汉服服饰文化,这两步没有先后之分,需要同步尝试与探索。
    B.因为时代的原因,今天汉服已经无法达到百分之一百的复原,即便复原,如此穿到大街上也不合适。
    C.发展到今天,我们的语言和饮食没有发生断代,汉服文化的发展、接续与传承也应达到这种状态。
    D.中西方文化的认识差异表现在汉服重“规矩方圆”的文明理念,西装崇尚开放性感、强调人体曲线审美。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现代汉服范畴的一项是(      )
    A.宽袖圆领、对襟上衣、下身配以曳地长裙的唐代女装袒领半臂襦裙。
    B.直领、大袖、衣襟有一对系结缨带的宋代文人服饰鹤氅。
    C.交领右衽、有宽大琵琶袖的明代士人男子居家的便装道袍。
    D.两边开叉、线条平直、腰身紧绷合体的清代女子服饰旗袍。

    请结合材料内容,给“现代汉服”下一个简要定义。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 相关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