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难
傅喜字稚游,河内温人也。少好学问,有志行。哀帝立为太子,成帝选喜为太子庶子。哀帝初即位,以喜为卫尉,迁右将军。是时,王莽为大司马,乞骸骨,避帝外家。上既听莽退,众庶归望于喜。喜从弟孔乡侯晏亲与喜等,而女为皇后。喜执谦称疾。傅太后始与政事,喜数谏之,由是傅太后不欲令喜辅政。上于是用左将军师丹代王莽为大司马,赐喜黄金百斤、上将军印绶,以光禄大夫养病。
大司空何武、尚书令唐林皆上书言:“喜行义修洁,忠诚忧国,内辅之臣也。今以寝病一旦遣归众庶失望皆曰傅氏贤子以论议不合于定陶太后故退百寮莫不为国恨之。忠臣,社稷之卫。百万之众,不如一贤,故秦行千金以间廉颇,汉散万金以疏亚父。喜立于朝,陛下之光辉。”上亦自重之。明年正月,乃徙师丹为大司空,而拜喜为大司马,封高武侯。
傅太后欲求称尊号,与成帝母齐尊。喜与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共执正议。傅太后大怒,上不得已,先免师丹以感动喜,喜终不顺。后数月,遂策免喜曰:“君辅政出入三年,未有昭然匡朕不逮,而本朝大臣遂其奸心,咎由君焉。其上大司马印绶,就第。”傅太后又自诏丞相、御史曰:“高武侯喜无功而封,内怀不忠,附下罔上,与故大司空丹同心背畔,放命圮族,亏损德化。罪恶虽在赦前,不宜奉朝请①,其遣就国。”后又欲夺喜侯,上不听。
哀帝崩,平帝即位,王莽用事,免傅氏官爵归故郡。莽白太后下诏曰:“高武侯喜姿性端悫②,论议忠直。虽与故定陶太后有属,终不顺指从邪,介然守节,以故斥逐就国。其还喜长安,以故高安侯莫府赐喜,位特进,奉朝请。”喜虽外见褒赏,孤立忧惧,后复遣就国,以寿终。莽赐谥曰贞侯。
注释:①奉朝请:给予闲散大官的优惠待遇。②端悫(què):正直诚谨。
(选自《汉书》有删节 )
A. 今以寝病/一旦遣归众庶/失望皆曰/傅氏贤子/以论议不合于定陶太后故退/百寮莫不为国恨之/ |
B. 今以寝病/一旦遣归/众庶失望皆曰/傅氏贤子/以论议不合于定陶太后故退/百寮莫不为国恨之/ |
C. 今以寝病/一旦遣归众庶/失望皆曰傅氏贤子/以论议不合于定陶太后/故退百寮/莫不为国恨之/ |
D. 今以寝病/一旦遣归/众庶失望/皆曰傅氏贤子/以论议不合于定陶太后故退/百寮莫不为国恨之/ |
A. 外家亦称外戚,帝王的母亲和妻子方面的亲戚。外戚干政一般导致朝政昏乱,所以外戚一般要远离朝政,以消猜忌。 |
B. 国,指帝王为政权稳固而分封给诸侯的地域。汉初的诸侯在封地里,享有独立的政治行使职权、经济自主权。 |
C. 用事,指执掌权力、主持政事。同义的词语还有“当事”“当国”“当政”“掌政”“主政”“在位”等。 |
D. 成帝,汉刘骜的庙号。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一般会被特别追加庙号,以视永远立庙祭祀之意。 |
A. 傅喜深受成帝和哀帝赏识、亲近,大司马王莽以年老为由辞官避嫌后,百姓把希望都寄托在担任太子庶子的傅喜身上。 |
B. 在堂弟傅晏的女儿成为太后后,傅喜多次劝止她不要干预朝政。但傅太后施弄手段,导致傅喜身受虚衔,远离朝政。 |
C. 傅喜劝谏不避亲,反对傅太后称尊做法。皇帝推重傅喜,免去师丹官职来触动他,但傅喜没有顺从。 |
D. 王莽执政后,免去了傅氏家族的官职爵位,遣返傅氏回郡,却肯定了傅喜的忠诚正直,赏赐府第,令他留守长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