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易
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12岁小学生打赏网络主播,花掉环卫工母亲4万元积蓄;一初中学生沉迷互联网赌博,走上盗窃之路;13岁少年沉迷某款网络游戏,疑似模仿游戏中翻墙跳楼动作而身亡……
去年底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青少年互联网总体普及率高达98.1%。与之相伴的是,网络成瘾现象十分严峻。青少年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沉迷游戏、过度用网耽误学业,导致精神颓废、身体羸弱;网络信息泥沙俱下,孩子辨别能力不够,难免造成价值观走偏、行为失范,甚至诱发盗窃、暴力等违法行为……凡此种种,不仅损害了青少年身心健康,更对家庭、社会乃至国家长远发展带来巨大危害。
为解决青少年网络沉迷问题,近年来,国家多次出台规定。去年底印发的《关于严格规范网络游戏市场管理的意见》,对网络游戏违法违规行为和不良内容进行集中整治;前不久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控制电子产品使用”“实施网络游戏总量调控”。但目前,诱导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行为屡见不鲜,互联网产品形态花样不断出现。
(摘编自桂从路《预防青少年网络沉迷刻不容缓》,《人民日报》2018年09月28日)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7年1月至11月网络游戏业务收入1341亿元,游戏直播用户规模达到2.24亿,其中青少年是网络游戏消费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立法缺失,一些不法分子为了经济、商业利益等利用网络平台传播诈骗、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诱发青少年沉迷网络。
青少年网络成瘾危害面广。长时间上网影响青少年生长发育,同时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以及胃肠道功能紊乱等发生的风险,甚至导致猝死。网络成瘾人群还多数患有其他精神障碍,如网瘾者中约有五分之一的人罹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抑郁障碍或焦虑障碍。
近年来,抱有“病急乱投医”心态的父母希望把孩子送到“戒瘾医院”和“戒瘾学校”接受“专业”治疗。曾经,电击疗法一度受到许多家长追捧,然而这种无临床研究和循证医学依据的治疗手段,给孩子身心健康带来巨大伤害。
目前,我国还尚未发布针对网络成瘾的诊疗规范,许多网络成瘾的孩子会伴随其他精神心理问题。对于青少年的焦虑、抑郁等这些精神心理问题,都有相应的诊疗规范。当孩子沉迷于网络时,家长应到专业医疗机构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改编自记者《访谈录》,《光明日报》2018年9月27日)
材料四:
从世卫组织于今年6月份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到开展游戏成瘾类精神疾病的诊疗,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今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第五次有关游戏障碍的专家会议将在中国长沙举行,医学界将共同探讨筛查、预防、治疗等问题。
世卫组织将游戏成瘾列为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对网瘾的医学干预提供了合法化基础。专家表示,目前游戏成瘾的诊断标准还比较主观,有可能导致泛化诊断。由于现有的研究证据不充分,医生无法提供客观的生物学标记,不能排除游戏障碍只是其他精神心理疾病的表现。因此,在没排除其他疾病的前提下,医生应谨慎地使用游戏成瘾这一诊断。
(摘编自《人民网》2018年8月10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非健康的互联网产品形态及诱导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行为,不仅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也对家庭、社会乃至国家带来危害。
B. 青少年长时间上网可能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以及胃肠道功能紊乱等病症发生,严重的会危及生命。
C. 游戏成瘾会伴随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抑郁障碍或焦虑障碍等心理疾病的产生,应到专业医疗机构寻求诊疗。
D. 游戏成瘾类精神疾病目前还没有规范的诊断与诊疗措施,治疗过程应结合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问题来研究。
【2】下列对材料二两张图表及数据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网瘾群体玩网络游戏的比例远高于非网瘾群体,而看电影听音乐虽也属于娱乐性活动,但网瘾群体和非网瘾群体,参与这一活动的比例几乎没有差别。
B. 网瘾群体和非网瘾群体在玩网络游戏和获取信息这两项活动中所占比例的差距,比其余四项活动所占比例的差距要大得多。
C. 网瘾形成过程中娱乐性目的呈逐渐增强的趋势,且娱乐性活动和实用性活动之间的差别在重度网瘾群体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
D. 网瘾群体和非网瘾群体一系列活动与变化,说明网瘾者更偏重网络游戏,非网瘾者更偏重借助网络获取信息;也说明看电影听音乐不会致使青少年上网成瘾。
【3】根据上述材料,请对如何让青少年摆脱网瘾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