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同志
    刘白羽
    天是晴了。漳河暴涨的洪水,却并未因此落下去。波浪在阳光下一闪,便“哗”的一声抛掷过去了。特别是在山谷里,洪水发出吓人的“轰隆--轰隆”的声响。半夜,我的隔壁,有着关于这水吼的对话。起先,是一个浓鼻音的老人在说:“……你听!蛟在叫呢……”
    “哪里有什么蛟,这不过是水在打绞,打旋,就响起来了!”
    可是不拘怎样,那岩脚下吼叫的怪声响,还是引起我无限的忧郁。因为我给暴涨的洪水钉在这荒村里,已经三天了。恰在这时,我瞅见天上一颗星,像一只火枚插到烟灰里般,一下又给阴云遮蔽起来了。
    “老年人说……是凤凰下了蛋,打一次雷,下降三尺,降到山根,变成蛟,它一翻身,就发了洪水,要不,哪来这么大水呢?你听听这声音,水,一时半会儿退不下去。”
    “不,这是迷信。这完全是迷信……”下面,这响亮的喉咙也没说出涨水的来由。
    我却信任了那浓鼻音的人。水,一时半会儿退不下去。因为我确定他是年纪大的人,一定是这河岸上的老住户,他的经验一定可靠。第二天天刚亮,一阵鸟声刚噪过去,窗户纸上灰色的黎明晃了一下眼。我跑到隔壁去,一推门,还早眠在门板上的苍蝇嗡的一声冲到我脸上,像落了阵把雨点。进去叫醒炕上的人,却只一个。他的眼光是那样警惕的制止着我前进的脚步。这人的眼睛在我脸、身、各处打了几个盘旋,然后刀子般疼痛地戳在我脸上,如像一种压力,让我的眼光只好被迫退下来。忽然,他用明朗而干燥的声音无意地扫了我一下:
    “你来干什么?”
    “我想找那个老大爷,问一问今天水可落得下去,可过得河。”
    他一口回绝我,但也有点迟疑,而说出来的终是肯定的语气:“白想!”然后挥挥手,露出他心意的烦躁。
    我的眼里到底露着怎样恳切的眼光啊!这使他很轻蔑地唾了口沫水,伸手去搔脚,我才发觉那只脚由厚厚白布包扎起来。我看他已经感觉到我的注意,他有点惶息。我急速地问他:“怎么,踩在犁刃上了?”
    看他多么暧昧地点了点头,又赶紧机警地扯开去:
    “枪……这半天不响了。”
    突然门外一阵气喘声,谁破门而入。是那浓鼻音的瘦小的老人,急急挥着手说:“躲一躲吧!从夏店来了鬼子兵,还有二十里!”
    我站开一点,插手到口袋里去摸手枪。后有追兵,前有万恶洪水,这怎么办?经过一阵急促地摆布,老人示意只有我能帮助他搀扶他那病脚的儿子。对老人家这种信任,我真是衷心感谢,便伸手去搀扶那青年人。他却怀疑似的退缩一下说:“你不要跟着我们白跑路吧。”我真想捶他一拳,但我正需要这农民来掩护我自己,只好耐心扶他走……那样一溜一溜的……路上绊脚的石子咕噜咕噜响着,--我觉得这年轻农民真是讨厌,他总要摆脱我似的,仿佛他知道现在我需要他们掩护,他便故意和我作难了。有时,他把全身重量都倾注在那老人身上,让老人像掮一口袋沉重的粮食一样吃力,他自己还得重重地跳着那只独脚。不知他为什么对我那样坏,那样怀疑,这是一个农民和一个抗日军人的关系吗!我心里渐渐地也怀疑起来,我想他也许是对于我不利的坏分子吧。这警觉的触角的确触痛了我,这样,我几次去触摸我那光滑滑的手枪柄,准备他万一危害我,我就使用枪膛里的第一颗子弹,--不过当远处沉闷的雷一样的炮声响一下,我从那青年的眼珠上便看出一种异常的表情,--他仇恨、震怒,而不是普通农民的慌惧。我又觉得这是很熟悉的一种眼色。这时我们三个随着犬牙般嵯峨的白垩岩降下一条深谷,到一个路口,往里去是深深的灌木林,前面是漳河漂浮满白泡沫的河面。我们三个歇息在一块石头上。那老人担心地望着横搁在他膝头的伤脚,叹息地摸着什么,一面闪着泪水婆娑的小眼说:“这样三天两头躲来躲去,你的脚几时好呢?”一面把一个小白纸包递给年轻人。谁知道这护士一样的殷勤反而引起这伤者的暴怒,冷冷地把药合在两手心上,警惕地看了我一眼。
    我摘下帽子,揩了把汗,预备离开他们。我问:“你们知道×队往哪个方向去了?”他揩着汗,任何反应都没有。那老人答复我:“五天前渡河的。”
    一阵风搜索似的掀着我的头发,突然,我藏在帽檐里的一只布片哗地一旋,落在年轻人那只好脚的跟前。
    我急忙伸出一只手去捡,一只手去抓枪,一仰头,仿佛望见山崖上垂着的一朵野花,他从早晨时时刻刻对我很凶狠的样子,倏地,给那甜蜜蜜的微笑遮着了。这样,他和蔼地把那只大手抓着我:“你是同志……你是同志……”这时我羞涩地把枪抽回,将那写着“八路”的臂章舒展地铺在石头上,两手不自然地匀着它。我们两人互相看着,笑了出来。
    老人说:“好!你们都是一家人……”
    原来我赶大队伍不上,换了便衣躲避到这荒村里来,最怕有坏分子去报告,因为背后敌军正在追踪我们,便将臂章摘下来藏起了。
    “我也是×支队的。”那响亮的声音如同吹响的银笛。
    “你?……”我一下蹦起来,仿佛正欲坠下深阱,却给上头一只手拉着了。我在这瞬间一下获得了最需要的最崇高的热情。
    “是啊!你不信!我是七连的通讯兵。夏店火线上挂了花,那天,大队伍过河,把我托给这个老大爷!”
    我一扭身,激动得眼窝酸了一下,把脖颈伸到老人面前:“他不是你的儿子?……”
    老人伸手抓了几下胡须摇摇头,莫名其妙地指着搁在膝上的脚说:“上药吧!”
    “哈--我来!”那个同志自己一面弯过身来解着白布带。忽然,我对他的反感一点没有了,还想为他做点什么才好。他却一面咬着牙忍耐疼痛,好笑似的说:“……我先前对你这陌生人总有点怀疑,我怕你跟来……你发现我,你会怀疑的,是吧,那我和这老大爷……”
    “我也是这样推测你。”我在伸手替他往布上敷药。
    一阵芳香的气息从泥土里吹过来,一簇簇星似的黄花在那儿绽嘴微笑。他舒适地倒在老人的怀里。老人眯了眼睛望着酱油色的水浪悠悠地说:“你们知道吗?……我的儿子,也在队伍里,说当号兵,你们知道吗?……”
    一九四一年
    (有删改)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对漳河山洪声响的描写以及青年和老人有关水吼的对话的内容,表明了近期要渡过漳河比较困难,这也是“我”忧郁的主要原因。
    B.老人家对“我”充满信任,但是那位脚负伤的青年则处处回绝“我”,是因为青年人怕“我”对他产生怀疑,不希望“我”和他们一起走。
    C.荒僻的山村面临日军侵袭,八路军被日军紧紧追赶,伤员还得依靠老乡保护等等,都说明了当时中国尚处在抗日战争难艰困苦的阶段。
    D.文章最后一段的景物描写烘托了温馨的气氛,不仅暗示军民鱼水之间的深情,更预示“我”一定能找到部队,表现出抗战必胜的信念。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我瞅见天上一颗星,像一只火枚插到烟灰里般,一下又给阴云遮蔽起来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既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急切的心情,也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性。
    B.文章以“我”的视角具体描摹了三个人物的言语、行为以及笑貌,又用少量笔墨交代人物过去的经历,使主要人物具有了“圆形人物”的特征。
    C.作者注重人物心理状态的刻画,如对“我”的直接心理描写、内心独白,以及用其他人的行为来暗示等,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D.小说以“我”听到漳河山洪声响开篇,以漳河边“芳香的气息”“微笑的黄花”来作结,首尾呼应,结构完整,表达了作者较为深刻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本文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老人形象?

    本文最大的特征就是构思巧妙,请结合内容作简要说明。
  • 相关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