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方干,字雄飞,桐庐人。幼有清才,散拙无营务。大中中,举进士不第,隐居镜湖中。

    湖北有茅斋,湖西有松岛。每风清月明,携稚子邻叟,轻棹往返,甚惬素心。所住水木幽,一草一花,俱能留客。家贫,蓄古琴,行吟醉卧以自娱。

    徐凝初有诗名,一见干器之,遂相师友,因授格律。干有赠凝诗,云“把得新诗草里论”。时谓反语为村里老,疑干讥诮,非也。王大夫廉问浙东,礼邀干至,嘉其操,将荐于朝,托吴融草表。行有日,王公以疾逝去,事不果成。干早岁偕计,往来两京,公卿好事者争延纳,名竟不入手,递归,无复荣辱之念浙中凡有园林名胜辄造主人留题几遍初李频学干为诗频及第诗僧清越贺云弟子已折桂先生犹灌园咸通末门人相与论德谋迹,曰玄英先生。乐安孙郃等,缀其遗诗三百七十余篇,为十卷。

    古黔娄先生死,曾参与门人来吊,问日:“先生终,何以谥,”妻曰:“以‘康’。” 参曰:“先生存时,食不充遏,衣不盖形,死则手足不敛,傍无酒肉。生不美,死不荣,何乐而谥为‘康’哉?”妻日:“昔先生国君用为相,辞不受,是有余贵也。君馈粟三十钟,辞不纳,是有余富也。先生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遑遑于富贵。 求仁得仁,求义得义,谥之以康,不亦宜乎?”方干,韦布之士,生称高尚,死谥玄英,其梗概大节,庶几乎黔娄者耶!

    (选自《唐才子传·卷七》,有删改)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浙中凡有园林名胜/辄造/主人留题几遍/初李频学干/为诗频及第/诗僧清越贺/云弟子已折桂先生/犹灌园/咸通末卒

    B.浙中凡有园林名胜/辄造主人/留题几遍/初李频学干为诗/频及第/诗僧清越贺云/弟子已折桂/先生犹灌园/咸通末卒

    C.浙中凡有园林名胜/辄造主人/留题几遍/初李频学干为诗/频及第/诗僧清越贺/云弟子已折桂先生/犹灌园/咸通末卒

    D.浙中凡有园林名胜/辄造/主人留题几遍/初李频学干/为诗频及第/诗僧清越贺云/弟子已折桂/先生犹灌园/咸通末卒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格律”,指一系列中国古代诗歌独有的,在创作时的格式、音律等方面所应遵守的准则。诗、赋、词、曲等关于字数、句数、对偶、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则;格,通俗来讲就是格式、格局,主形;律,即音律,主韵。

    B.“谥”指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如“太宗”、“文忠”等。

    C.“大中中”,是中国古代四种主要纪年法中的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另外三种纪年法分别是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和年号干支兼用法。

    D.“卒”是指诸侯去世,帝王去世为“崩”,王后去世为“薨”,大夫去世为“不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干自幼有清俊之才,为人散淡粗疏,大中年间曾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考中。但颇有诗名的徐凝很欣赏他,还教方干作格律诗。

    B.大夫王廉到浙东问政,邀请方干相见,赞许他的品行节操,于是竭力向朝廷推荐,遗憾的是后来王廉因病去世,事情终未办成。

    C.方干为一介布衣,生不得志,曾隐居镜湖,流连山水,抚琴吟诗,饮酒自乐,死后其门人根据他一生的事功私谥他为玄英先生。

    D.黔娄先生一生追求仁与义,生活清苦却推辞尊位与奖赏,死后也未享哀荣,而方干的生平遭际、高尚节义与黔娄先生是一样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公卿好事者争延纳,名竟不入手,遂归,无复荣辱之念。

    (2)先生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遑遑于富贵。

  • 相关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