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权德舆,字载之,天水略阳人。德舆生四岁,能属诗;十五为文数百篇,《六经》百氏,游泳渐渍,名声日大。韩洄黜陟河南,辟为从事。贞元初,复为江西观察使李兼判官,再迁监察御史。德宗雅闻其名,征为太常博士,转左补阙。八年,关东大水,上疏请降诏恤隐,遂命奚陟等四人使。裴延龄以巧幸判度支,九年,自司农少卿除户部侍郎,仍判度支,德舆上疏谏止。十年,迁起居舍人。岁中,兼知制诰,迁中书舍人。是时,德宗亲览庶政,重难除授,凡命于朝,多补自御札。始,德舆知制诰,给事有徐岱,舍人有高郢;居数岁,岱卒,郢知礼部贡举,独德舆直禁垣,数旬始归。尝上疏请除两省宫,德宗曰:“非不知卿之劳苦禁掖清切须得如卿者所以久难其人德舆居西掖八年其间独掌者数岁贞元十七年冬以本官知礼部贡举来年,真拜侍郎,凡三岁掌贡士,至今号为得人。元和初,坐郎吏误用官阙,改太子宾客,复为兵部侍郎,迁太常卿。五年冬,宰相裴垍寝疾,德舆拜礼部尚书、平章事,与李藩同作相。 河中节度王锷来朝,贵幸多誉锷者,上将加平章事。德舆奏曰:“王锷无大忠勋,欲假此名,实恐不可!”上从之。运粮使董溪、于皋谟盗用官钱,诏流岭南。行至湖外,密令中使皆杀之。德舆奏曰:“ 溪等敢负恩私,恣其赃犯,使之万死,不足塞责。但诏令已下,有此处分,众情有所未喻。”寻以检校吏部尚书为东都留守,后拜太常卿。十一年,复以检校吏部尚书出镇兴元。十三年八月,有疾,诏许归阙,道卒,年六十。赠左仆射,谥曰文。
(节选自《旧唐书•权德舆传》)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非不知卿之劳苦/禁掖清切/须得如卿者/所以久难其人/德舆居西掖八年/其间独掌者数岁/贞元十七年冬/以本官知礼部贡举/
B.非不知卿之劳苦/禁掖清切/须得如卿者所/以久难其人/德舆居西掖八年/其间独掌者数岁/贞元十七年冬/以本官知礼部贡举/
C.非不知卿之劳苦/禁掖清切/须得如卿者/所以久难其人/德舆居西掖八年其间/独掌者数岁/贞元十七年冬/以本官知礼部贡举/
D.非不知卿之劳苦/禁掖清切/须得如卿者所/以久难其人/德舆居西掖八年其间/独掌者数岁/贞元十七年冬/以本官知礼部贡举/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六经: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在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后人称为“六经”。不含《乐》称“五经”。
B.度支:唐朝户部下有度支郎中,掌管全国的财政预算和会计核算,是唐代最高的会计主管部门,总管全国会计事务。
C.宾客:指贵族的门客、策士等,如“完璧归赵”中蔺相如、“颖脱而出”中毛遂。文中“太子宾客”即太子的门客。
D.岭南:即五岭之南。古代岭南远离中原文明中心,长期处于蛮荒状态,一直被中原人士称作烟瘴之地,往往成为贬官之所。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权德舆聪明好学,名声显扬于世。他四岁赋诗,十五岁有文章数百篇,经术无不融会贯通。从地方到朝廷,他都有好声誉。
B.权德舆体恤百姓,富有治理才能。关东发生大的水灾,他积极献言献策,上疏请求朝廷派遣奚陟等四位使臣赶赴灾区赈灾。
C.权德舆刚正不阿,深受皇帝信任。他敢于直言进谏,反对让权臣裴延龄担任要职;他多次被授予重要官职,工作尽心尽力。
D.权德舆善于识人,为国大力选材。他担任礼部侍郎三年,主持科举取士,发现和造就了不少有用之才,受到人们极大称赞。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河中节度王锷来朝,贵幸多誉锷者,上将加平章事。
②溪等敢负恩私,恣其赃犯,使之万死,不足塞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