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张钦,字敬之,顺天通州人。正德六年进士,由行人授御史,巡视居庸诸关。十二年七月,帝(明武宗)听江彬言,将出关幸宣府。钦上疏谏曰:“ 臣闻明主不恶切直之言以纳忠,烈士不惮死亡之诛以极谏。比者,人言纷纷,谓车驾欲度居庸,远游边塞。臣度陛下非漫游,盖欲亲征北寇也。不知北寇猖獗,但可遣将徂征,岂宜亲劳万乘?且匹夫犹不自轻,陛下奈何以宗庙社稷之身蹈不测之险。陛下不虞祸变,欲纵辔长驱,观兵绝塞,臣窃危已。”已,闻朝臣切谏皆不纳。复疏,疏入,不报。八月朔,帝微行至昌平,传报出关甚急。钦命指挥孙玺闭关,纳门钥藏之。分守中官刘嵩欲诣昌平朝谒,钦止之曰:“车驾将出关,是我与君今日死生之会也。关不开车驾不得出违天子命当死关开车驾得出天下事不可知。万一有变,我与君亦死。宁坐不开关死,死且不朽。”顷之,帝召玺。玺曰:“御史在,臣不敢擅离。”乃更召嵩。嵩谓钦曰:“吾主上家奴也,敢不赴。”钦因负敕印手剑坐关门下曰:“敢言开关者,斩。”夜草疏曰:“臣闻天子将有亲征之事,必先期下诏廷臣集议。其行也,六军翼卫,百官扈从,而后有车马之音,羽旄之美。今寂然一不闻,辄云‘车驾即日过关’,此必有假陛下名出边勾贼者。臣请捕其人,明正典刑,不然万死不奉诏。”奏未达,使者复来。钦拔剑叱之曰:“此诈也。”使者惧而返,为帝言“张御史几杀臣”。帝大怒,顾朱宁:“为我趣捕杀御史。”会梁储、蒋冕等追至沙河,请帝归京师。帝徘徊未决,而钦疏亦至,廷臣又多谏者,帝不得已乃自昌平还,意怏怏未已。又二十余日,钦巡白羊口。帝微服自德胜门出,夜宿民舍,遂疾驰出关,数问“御史安在”。钦闻,追之,已不及。欲再疏谏,而帝使中官谷大用守关,禁毋得出一人。钦感愤,西望痛哭。于是京师盛传“张御史闭关三疏”云。明年,帝从宣府还。至关,笑曰:“前御史阻我,我今已归矣。”然亦不之罪也。世宗嗣位,出为汉中知府,累官太仆卿。
(节选自《明史•张钦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关不开车/驾不得/出违天子命/当死/关开车/驾得出/天下事不可知/
B.关不开/车驾不得/出违天子命/当死/关开/车驾得出/天下事不可知/
C.关不开车/驾不得出/违天子命/当死/关开车/驾得出/天下事不可知/
D.关不开/车驾不得出/违天子命/当死/关开/车驾得出/天下事不可知/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正德,明武宗的年号。年号是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从汉武帝时开始使用。
B.万乘,周代制度规定,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常以“万乘”指帝王。
C.中官,是中国古代一种官名,一般是指皇帝宠信的掌握最高中央权力的大臣。
D.社稷,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的土神和谷神,代表封建统治者掌握的最高权力,可借指国家。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张钦担任重要职务。他进士出身,曾负责巡视长城居庸关一带的防务。后来又担任汉中知府及太仆卿一职。
B.张钦善于应变。他藏起关门钥匙,以缺乏应有的威仪为借口阻止皇帝出行,又借呵斥使者,暗示皇帝断绝出行的念头。
C.张钦始终坚守职责。他力阻皇帝出关,不惜违抗君命。皇帝出关门时多次询问“御史安在”,可见皇帝对他的忌惮和不信任。
D.张钦为官忠心可鉴。他三次忠谏的事迹在京城广泛流传。第二年,皇帝从宣府回来没有治他的罪,也有感念其忠心的缘故。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闻明主不恶切直之言以纳忠,烈士不惮死亡之诛以极谏。
②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丰乐亭记》)
张钦为何极力阻止皇帝出关?请分点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