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较易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读渊明传
    袁宗道
    口于味,四肢于安逸,性也。然山泽静,不厌脱粟;而啖肥甘者,必冒寒出入,暑拜起之劳人也。何口体二性相妨如此乎? 人固好逸,亦复恶饥,未有厚于四肢而薄于口者。渊明夷犹柳下,高卧窗前,身逸矣;瓶无储粟,三旬九食,其如口何哉?今考其终始,一为州,再参建威军,三令彭泽,与世人奔走禄仕,以餍馋吻者耳。观其自荐之辞曰:“聊欲弦歌,为三径资。”及得公田,亟命种秫,求一醉。由此观之,渊明岂以藜藿为清,恶肉食而逃之哉?疏粗之骨,不堪拜起;慵惰之性,不惯簿。虽欲不归而贫,贫而饿,不可得也。檃括《归去来辞》为《哨遍》,首句云:“为口折腰,因酒弃官,口体交相累。”可谓亲切矣。譬如好色之人,不幸禀受清羸,一纵辄死,欲无独眠,亦不可得,盖命之急于色也。
    渊明而归,尚可执杖耘丘,持钵乞食,不至有性命之忧。而长为县令,则韩退之所谓“抑而行之,必发狂疾”,未有不丧身失命者也。然则渊明者但可谓之审缓急,识重轻,见事透彻,去就瞥脱者耳。若、魏鹤山诸公所称,殊过当。渊明达者亦不肯受此不近人情之誉也然而自古高士超人万倍正在见事透彻去就瞥脱何也?见事是识,去就瞥脱是才,其隐识隐才如此,其得时而驾,识与才可也。若如萧、魏诸公所云,不过恶嚣就静,厌华乐淡之士耳。 世亦有禀性孤洁如此者,然非君子所重,何足以拟渊明哉!
    【注】①弦歌,指出任县令。②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③檃括,就原有的文章剪裁改写。④瞥脱,爽快。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______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______
    A.渊明达者/亦不肯受此不近人情之誉也/然而自古高士/超人万倍/正在见事透彻/去就瞥脱/何也?
    B.渊明达者/亦不肯受此/不近人情之誉也/然而自古高士/超人万倍/正在见事/透彻去就瞥脱/何也?
    C.渊明达者/亦不肯受此不近人情之誉也/然而自古高士超人万倍/正在见事透彻/去就瞥脱/何也?
    D.渊明达者/亦不肯受此/不近人情之誉也/然而自古高士超人万倍/正在见事透彻/去就瞥脱/何也?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祭酒,古代学官名,最早出现于汉代,是国子监的主管官。
    B.萧统,南朝梁代文学家,梁武帝长子,被立为太子后未及即位就英年早逝。他主持编撰中国现存的最早的汉族诗文总集《文选》(又称《昭明文选》)。
    C.子瞻,是苏辙的字,他是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解印,即解下印绶。印,借指官爵。

    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口腹享受,四体安逸是人之常情,作者认为这两者常常互相干扰妨碍,很难两全。
    B.陶渊明能写出“悠然见南山”这样的诗句,正是因为他有作者所十分推崇的才识。
    C.在人们心目中陶渊明的形象历来是很飘逸的,作者觉得这是过誉,于是重加评说。
    D.该文是一篇否定历史定论、自出心裁的杂说类文章,多引古人论述佐证自己观点。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固好逸,亦复恶饥,未有厚于四肢而薄于口者。
    ②世亦有禀性孤洁如此者,然非君子所重,何足以拟渊明哉!

    阅读文章第二段,作者认为萧、魏诸公分析陶渊明弃官归隐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自己分析陶渊明弃官归隐的原因是什么?
  • 相关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