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中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地;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夏四月辛巳,(晋)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B.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C.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D.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______

    下列各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东道主原意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后以“东道主”指称接待或宴客的主人,或指请客的人。现在“东道主”也可以指某项赛事的主办国家、主办城市或主办单位等。
    B.侯、伯: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从而可见,晋侯的位次高于秦伯和郑伯。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明的纪传体历史著作,旧说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优秀的历史散文著作。
    D.崤指崤山,是古代地名,常与附近的函谷关并称“崤函”,以地势险峻关隘坚固、易守难攻著称。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甲文中烛之武充分陈述了秦晋郑三国之间的利害关系,准确深刻而独到,他的成功之处在于恰当地把握当时当地的国情人情,利用了对方的心理,恰如其分地引导了秦伯的思路。
    B.甲文中的秦伯就是乙文中的秦穆公。他不仅撤了军,还留下了杞子、逢孙、杨孙三人帮助郑国守卫都城。虽然名为帮忙守卫郑国,实则是用这三个人来了解郑国的情况。
    C.乙文叙述了蹇叔谏阻、哭师、哭子和秦穆公拒谏、诅咒等情节,行文起伏跌宕,叙述有条不紊。
    D.秦穆公听信杞子谗言,利令智昏,刚愎自用,导致失败,这种结果早就在蹇叔的预料之中。晋国出兵在崤打败秦兵也是烛之武预料的“又欲肆其西封”的表现,标志晋、秦关系由友好转为世仇。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②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 相关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