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较易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毛颖传
    韩愈
    毛颖者,中山人也。其先明眎,佐禹治东方土,养万物有功,因封于地,死为。尝曰:“吾子孙神明之后,不可与物同,当吐而生。”已而果然。
    秦始皇时,蒙将军恬南伐楚,次中山,将大猎以惧楚。召左右庶长与军尉,以《连山》筮之,得天与人文之兆。筮者贺曰:“今日之获,不角不牙,衣褐之徒,缺口而长须,八窍而趺居,独取其髦,简牍是资。天下其同书,秦其遂兼诸侯乎?”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载颖而归献俘于章台宫聚其族而加束缚焉。秦皇帝使恬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日见亲宠任事。
    颖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阴阳、卜筮、占相、医方……九流百家、天人之书,及至浮图、外国之说,皆所详悉。又通于当代之务,官府簿书、市井货钱注记,惟上所使。自秦皇帝下及国人,无不爱重。又善随人意,正直、邪曲、巧拙,一随其人。虽见废弃,终默不泄。惟不喜武士,然见请亦时往。累拜中书令,与上益狎,上尝呼为中书君。上亲决事,以衡石自程,虽宫人不得立左右,独颖与执烛者常侍,上休方罢。颖与绛人陈玄、弘农陶泓,及会稽褚先生友善,相推致,其出处必偕。上召颖,三人者不待诏,辄俱往,上未尝怪焉。
    后因进见,上将有任使,拂试之,因免冠谢。上见其发秃,又所摹画不能称上意。上嘻笑曰:“中书君老而秃,不任吾用。吾尝谓中书君,君今不中书邪?”对曰:“臣所谓尽心者。”因不复召,归,终于管城。其子孙甚多,散处中国,皆冒管城,惟居中山者,能继父祖业。
    太史公曰:毛氏有两族。其一姬姓,文王之子,封于毛,所谓鲁、卫、毛、聃者也。战国时有毛公、毛遂。独中山之族,不知其本所出,子孙最为蕃昌。《》之成,见绝于孔子,而非其罪。及蒙将军拔中山之豪,始皇封诸管城,世遂有名,而姬姓之毛无闻。颖始以俘见,卒见任使。 秦之灭诸侯,颖与有功,赏不酬劳,以老见疏,秦真少恩哉!
    【注】①明眎:眎,通视。《礼记•曲礼》中写道:“兔曰明眎。”②趺(fū)居:踞坐。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
    A.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载颖而归献俘/于章台宫聚其族/而加束缚焉/
    B.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载颖而归/献俘于章台宫/聚其族而加束缚焉/
    C.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载颖而归献俘/于章台宫聚其族/而加束缚焉/
    D.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载颖而归/献俘于章台宫聚其族/而加束缚焉/

    下列与本文相关的文化知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
    A.《春秋》,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作为鲁国的编年史,由孔子修订而成。因其字句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B.毛颖的祖先就是兔子,十二生肖中的兔子,对应十二地支中的卯,以此类推,龙对应十二地支的寅。
    C.古汉族自称华夏,便把华夏周围四方的民族分别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夷狄是对这些非华夏民族的泛称。
    D.“封邑”是古代君主封赐给臣下的田邑,受封者对该田邑范围内的百姓有管辖权,并课征租税。也叫“采地”、“食邑”。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
    A.毛颖被蒙恬俘虏后,秦始皇以礼相待,日益亲宠,毛颖的命运由逆境往顺境转化,此后,平步青云,愈见发达,君臣、国人,无不喜爱,最后获得封邑,告老还乡,官运亨通。
    B.秦始皇赐恩毛颖,让蒙恬带他入汤池沐浴,暗指毛笔之沐于砚中;并赐他封地管城,赐名管城子,暗指做成毛笔必需竹管。
    C.《毛颖传》犀利而深刻地讽刺了统治者的薄义寡恩,为历史上有类似遭遇的人鸣不平,抒发作者心中之积愤。
    D.明明是写毛笔这一物的特性,韩愈却把它当作人来写,而且郑重其事地为之立传,煞有介事地考其先祖,篇末还有太史公的议论,这种内容与形式的矛盾,构成了文章的寓庄于谐的喜剧性。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秦始皇时,蒙将军恬南伐楚,次中山,将大猎以惧楚。
    ②秦之灭诸侯,颖与有功,赏不酬劳,以老见疏,秦真少恩哉!
  • 相关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