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稍迁,拜尚书。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议遣讨之。蕃上疏驳之曰:“二郡之民,陛下之赤子也。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宜更选清贤奉公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出为豫章太守。迁大鸿胪。会李云抗疏谏,桓帝怒,当伏重诛。蕃上书救云,坐免。复征拜议郎,迁光禄勋。时封赏逾制,内宠猥盛,蕃乃上疏谏曰:“近习以非义授邑,左右以无功传赏。 又比年收敛,万人饥寒,不聊生活,而采女①数千,食肉衣绮。陛下宜采求失得,择从忠善,使褒责诛赏,各有所归。”帝颇纳其言。车驾幸广成校猎。蕃上疏谏曰:“臣闻人君有事于苑囿,唯仲秋西郊。顺时讲武,杀禽助祭,以敦孝敬。如或违此,则为肆纵。”书奏不纳。 与黄琬共典选举,不偏权富,而为势家郎所谮诉,坐免归。灵帝即位,封蕃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蕃固让,章前后十上,竞不受封。蕃与大将军窦武征用名贤,共参政事,天下之士莫不延颈想望太平。帝乳母旦夕在太后侧,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与共交构,谄事太后。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多行贪虐。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与窦武谋之。事泄,曹节等矫诏诛武等。蕃时年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并拔刃突入承明门。蕃拔剑叱甫,甫兵不敢近,乃益人围之数十重,遂执蕃。即日害之。宗族、门生、故吏皆斥免禁锢。
(节选自《后汉书•陈蕃传》)【注】①采女:宫女。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
B.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
C.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
D.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征,指中央的高级官员或地方官吏选用属吏,与皇帝直接选用名士为官的“辟”同为汉代选官制度。
B.郊,即郊祀,是古代帝王在国都郊外祭祀天地神灵,为社稷祈福的一种祭祀活动。
C.食邑,古代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受封者以赋税为俸禄。食邑大小多按户数计算。
D.禁锢,指封建时代统治集团禁止异己做官或者参加政治活动,多因党争而起。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陈蕃反对讨贼,痛斥官吏暴虐。山贼作乱,公卿力主兴兵征讨,陈蕃上书驳斥,认为祸根是当地官吏贪婪暴虐,若挑选奉公爱民的官吏,山贼可不战而平。
B.陈蕃直言规劝,指出桓帝过失。陈蕃批评桓帝逾越礼制,滥赏无功之人;指出桓帝在非祭祀时节游猎,实为恣纵放肆。但这些谏言都未被桓帝采纳。
C.陈蕃不贪权位,一心尽忠国事。当陈蕃被晋封高阳乡侯、赏赐封地时,他一再上书推辞,最终没有受封;他和窦武任用贤士给天下之士带来国家太平的希望。
D.陈蕃嫉恶如仇,事败壮烈赴死。陈蕃痛恨宦官与灵帝乳母勾结,谄媚太后,多行贪虐之事,与窦武密谋剪除他们;事败后,陈蕃仗剑闯宫,怒叱王甫,被害身亡。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又比年收敛,万人饥寒,不聊生活,而采女数千,食肉衣绮。
②与黄琬共典选举,不偏权富,而为势家郎所谮诉,坐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