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新冠肺炎防控期间,“野外课堂”“帐篷课堂”等乡村儿童上网课的场景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也让人们看到了乡村儿童学习的困难及其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尤其是,当父母复工,而学校处于停课阶段,亲人和同学远离,乡村儿童可能面临着心理上的“空洞”。
疫情防控下,乡村儿童心理健康面临着一些问题。因为疫情,乡村儿童对父母的离去多了一份不安全感,他们更加希望父母赶紧回到自己的身边,甚至担心父母可能会感染病毒,永远也回不来。疫情的影响和乡村居住的分散性使得儿童更加远离同伴,有的乡村儿童在其家附近根本没有同龄的伙伴。缺少同伴的他们大多和老人相伴,但老人都忙于日常工作,无暇顾及他们,这将会对乡村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在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乡村儿童每天接触网络时间较多,如果缺少父母的陪伴,他们可能会沉迷于手机游戏,产生网瘾等,带来新的心理健康问题。
(摘编自彭亮《疫情之下的乡村儿童心理健康须重视》)
材料二:
北京疫情加速管控的同时,高疫情国家迫于经济压力,逐渐采取全面开放的政策,这将带来全球疫情的巨大不确定性。目前看来,国际范围内短期不能消除病毒,随着各国开始复工复产,疫情有反弹的风险。
从今天许多国家的做法来看,我们看不到疫情有任何减缓的趋势。所以,以前大家认为的在全球范围内很快可以控制疫情,这种可能性事实上逐渐被打消掉了。
后阶段疫情的防控,全球范围内期盼疫苗的问世。如果没有疫苗,不断蔓延的疫情可能要持续到明年年底。明年年底以后,再到后年,以后每年不管是冬春季,还是夏季,疫情仍会存在。因为现在来看,这个病毒不单是在天气冷时容易生存,而且对热也有一定的耐受性。这种情况下,全球范围内不可能形成群体免疫。
无论疫苗到来与否,中国都要保留谨慎心态,维护来之不易的安定局面,倡导公众场所戴口罩,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强化个人卫生的科普教育。在防疫工作继续巩固,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强化的基础上,坚决推进经济的复苏,将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新常态”。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赛不久前对全球疫情有一个评价:“世界面临的最大威胁不是病毒本身,而是缺乏全球团结和全球领导。在一个分裂的世界里,我们无法战胜这种流行病。”
(摘编自张文宏《精准防控不伤全局将是中国抗疫常态》)材料三:
目前,全球主要有两种防控模式:一种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严控模式,还有一种是以美国以及整个南美洲为代表的宽松模式。我们是要全方位地控制疫情,争取找到每一个病人。但在西方一些国家看来,控制疫情传播是要讲究百分比的,即每次疫情来临时,我们不可能百分百控制,可能控制60%或80%的病人。他们也认为找到的病人越多越好,但没办法保证能找到每一个病人。在美国等一些国家,他们的模式是延缓疾病的流行速度。即对于发现的病人,如果病情不是很严重,甚至可以居家隔离,而且也不会仔细去寻找与他密切接触的人。但是在中国,我们是要找到每一个密切接触者,也就是说要充分地把传播的途径给阻断掉。同时,我们还会在各地对没有感染的人实施充分的保护。对于有疫情传播风险的人进入这个城市,可能会按照风险程度进行核酸检测,或者进行路径隔离,使大多数人处于安全的环境之中。
中国的决策背后需要极大的支撑。也就是说,当一个城市完全停摆以后,仍然要提供这个城市的基本服务,这对整个社会后续的支持体系有极高的要求。所以,这种方法在很多国家事实上很难真正做到,但是中国这一次确实做到了。
(摘编自张文宏《精准防控不伤全局将是中国抗疫常态》)
下列不属于疫情防控下乡村儿童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的一项是 ______
A.倍增的不安全感
B.缺少同伴的孤独感
C.亲人和同学远离
D.沉迷于手机游戏,产生网瘾等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许多国家迫于经济压力,逐渐采取全面开放的政策,复工复产,使疫情有可能反弹,全球范围内,难以快速控制疫情。
B.疫情的防控关键在于疫苗,有了疫苗,不断蔓延的疫情才能得到阻断,但疫情会长期存在,全球范围内不能形成群体免疫。
C.对于疫情,在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谁也不能掉以轻心,我国的防疫工作须继续巩固,世界各国须团结一致抗疫。
D.中国对疫情的严控模式背后需要社会的极大支撑,美国等南美国家不能满足后续支持体系的要求,所以采取了宽松模式。
请概括严控模式、宽松模式这两种防控模式各自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