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难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漫漫西口路:包头(节选) 包头地理位置特殊,它是沟通北方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之间的交通要冲,联结华北与西北,具备了承受中国北方经济格局的地位,因而成为历史悠久的军事重镇,赵武灵王时期就在这里设置了九原郡。随着历史发展,包头成为口外四大商埠(还有张家口、归绥、多伦)之一。包头是中国明清以来近代经济发展史上的重要节点和纽带,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正因为如此,驰骋欧亚的晋商率先占据包头市场。
    山西特别是以太谷、祁县、榆次、平遥为代表的晋商前辈,举商贸之大业,经营范围包罗万象,夺金融之先声,钱庄票号汇通天下,称雄五百余年,创造了亘古未有的世纪性繁荣,在神州大地上留下了灿烂的商业文化。
    我三进平遥古城,去祁县、太谷、榆次,参观考察了全部晋商行业、字号、店铺原址,特别是平遥古城。有的仍保存原始样态,有的修复重建,古朴典雅,庄重厚道;从外观到内部,透露出“诚信”“公正”“厚道”“仁爱”等经营理念。其创始人几乎全都是具备勤勉、艰辛、节俭、目光远大、坚忍不懈、经营有道的品格。
    早在康熙平西北叛乱时,晋商就获准随军贸易,也与蒙古人做生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军需物资供给。包头形成村镇,山西定襄人梁如月首先在第一条街--东街开设“如月号”铁匠铺,为蒙古人打配马蹄掌、刀具、猎具、箭头等。另开如月鼓房,后改为杂货店,经营日用杂货,包括布料、鞋帽、铁器、家具等。到道光年间已有30多名店员伙计,成为当时包头杂货店之首。
    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山西祁县乔家堡村乔贵发“走西口”在萨拉齐老官营村落脚,后移居隶属昆都仑的西脑包。昆都仑河故道是旅蒙商必经之路,乔贵发审时度势开办了草料铺,买卖兴隆,有了原始积累。包头东街形成后,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乔贵发又移居东街开设广盛公,经营粮食、杂货等。嘉庆年间,乔贵发已资产殷实。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广盛公改名复盛公。乔家先后在包头创办20余家复字号,每开设一商号最少需二三万两白银,由此可见乔家资产的雄厚。直至新中国成立,包头仍有复字号复盛油坊、通和长米面店等。经过200多年的发展,乔家“复字号”成为包头巨商之首,同时名列山西十大财东之冠。乔家紧跟经济浪潮,大富久富,堪称中国商界大观。1940 年,日军还以私通爱国将领傅作义为由,将乔家德恒永经理郄相国杀害在张家口。
    1950年,乔致庸孙子乔健、孙女乔守珍来包头,把大部分房产低价转给国家,铺店赠予各号掌柜,铺底分给店员。现在包头的“乔家金街”与当年地址不远,与吕祖庙(妙法禅寺)隔环城街相望。西边靠街大照壁上有乔家“复盛公”简介文字,内街塑“走西口”驼队群像开张几十家茶叶、工艺、书画、餐饮等店铺;东河区图书馆、文艺创作中心、老年文艺活动中心等也在此。但格局样貌与有关资料介绍的当年规模大不相同,只是一处仿古的新建筑。
    乾隆年间,山西忻州人智某在包头租借巴氏家族(蒙古族)户口地开设永合成店,专门收购河套粮食,然后用驼队将粮食、杂货等运往蒙古民族居住地,再换回皮毛、牲畜等。同时,智家在永租地上种田,称永合成地。包头城垣建成后,城垣内几乎一半的土地都归永合成所有。现在的包头市东河区永合成巷只是永合成地很小的一部分。由于包头城内北高南低,每当雨季北梁雨水顺坡而下灌溉农田,又有后沟水流入,因此这一带土地肥沃,收成甚佳。永合成买卖兴隆,人气旺盛。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修缮龙泉寺时永合成即为当地首富。现存古地契中可看出智姓购买了多处地产,还开设了永合成当铺。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包头城镇暴雨成灾,山洪冲开西城门,“人们个个逃活生”。永合成将淤泥数尺无法耕种而荒芜的部分土地转卖,并联合晋商出资赈灾。1946年,徐元善、刘镇远为建果园从智存仁手中买永合成地80亩。新中国成立后这80亩土地扩展为今天东河区的人民公园。
    在一代又一代包头人拼搏努力下,包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城市建设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这是在原初文化底蕴上与时俱进形成“团结拼搏、艰苦奋斗、真抓实干、争创一流”的“包头精神”之花结出的硕果。
    (节选自《中国旅游文学》2020年5月)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包头在经济发展史上成为重要节点和纽带,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从明清时期才开始的,之前仅仅作为军事重镇。
    B.永合成商号的衰落是因为自然灾害频繁,比如山洪导致永合成地淤泥数尺,无法耕种而荒芜,不得不低价转卖。
    C.早在康熙平西北叛乱时,晋商就获得朝廷准许随军贸易,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军需物资问题,支援了朝廷的军事行动。
    D.包头市在原址复建“乔家金街”,有“复盛公”简介、“走西口”驼队群像,茶叶、工艺、书画等铺,再现晋商辉煌。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作者结合地理、历史等知识介绍包头发展,语言朴实无华,具有历史沧桑的厚重感,让读者仿佛置身历史情境中。
    B.本文侧重于抒情,作者先为读者介绍了包头发展的大致情况,然后对包头晋商的经营兴衰发出感叹,表达了惋惜之情。
    C.文章显著的文字特点是用词准确,比如文中两个加点词语“几乎”如实地反映了当时晋商经营发展的情况。
    D.文章在讲述包头晋商经营发展历史时,重点选取“梁氏如月号”“乔家复盛公”“智氏永合成”商号经营发展情况叙述。

    本文记述包头历史时,不惜花费了大量笔墨叙述包头晋商的情况,对此你如何理解?

    请结合本文从两方面概括包头晋商的人文精神,并概括晋商的人文精神与包头精神的关系。
  • 相关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