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中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左氏《》,其文深闳杰异,固世之所耽嗜而不已也。而其说多诬淫,不于圣。余惧世之学者溺其文采而沦于是非,是不得中庸以入尧、舜之道。本诸理,作《非国语》。
    幽王二年,西三川皆震。伯阳父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阳失而在阴,川源必塞。源塞,国必亡。人乏财用,不亡何待?若国亡,不过十年。十年,数之纪也。夫天之所弃,不过其纪。”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幽王乃灭,周乃东迁。
    非曰:山川者,天地之物也。阴与阳者,气而游乎其间者也。自动自休,自峙自流,是与我谋?自斗自竭,自崩自缺,是恶乎为我设?彼固有所逼引,而 认之者不塞则惑。夫釜鬲而爨者,必涌溢蒸郁以百物;畦汲而灌者,必冲荡濆激以败土石。是特老妇老圃者之为也,犹足动乎物,又况天地之无倪,之无穷,以澒洞轇轕乎其中,或会或离,或吸或吹,如轮如机,其敦能知之?且曰:“源塞,国必亡。人乏财用,不亡何待?”则又吾所不识也。且所谓者天事乎?人事乎?若曰天者,则吾陈于前矣;人也,则乏财用而取亡者,不有他乎?而曰是川之为尤!又曰:“天之所弃,不过其纪。”愈甚乎哉! 吾无取乎尔也。
    (取材于柳宗元《非国语》)【注】①伯阳父:周朝大夫。②澒洞轇轕:弥漫无际,广阔深远。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①⑦
    B.②⑧
    C.③⑥
    D.④⑤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国语》:相传为春秋末鲁国的左丘明所撰,内容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
    B.西周:周朝分为“西周”与“东周”两个时期,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成王五年营建东都洛邑。
    C.崩:即驾崩。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从周代开始“崩”专指帝王之死。
    D.阴阳:中国古代文明中对蕴藏在自然规律背后的、推动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根本因素的描述,是各种事物孕育、发展、成熟、衰退直至消亡的原动力,是奠定中华文明逻辑思维基础的核心要素。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柳宗元认为世人因喜好《国语》的文采而沉溺其中,模糊了是非,作此文拨乱反正。
    B.伯阳父将三川震、源塞和国亡联系在一起,是以“天人感应”的哲学思想为基础的。
    C.柳宗元以老妇烹调、老圃灌园类比,说明自然界自动自休的机理是可以被认识的。
    D.此文表达了柳宗元“天人相分”、反对迷信的观点,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将下面的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①认之者不塞则惑。
    ②吾无取乎尔也。

    文章第三段对伯阳父的说法进行了批驳,请具体说明该段是如何逐层展开批驳的。
  • 相关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