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中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 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 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拜中书舍人。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
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嘉祐,北宋仁宗的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由汉武帝首创。如遇祥瑞或忧患等大事要事,一定要更改年号。
B.常平,指“常平仓”,是古代政府为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主要是发挥稳定粮食的市场价值的作用。
C.保伍,指根据户籍制度将居民组织起来。古代民人五家为伍,又立保相统摄,因以“保伍”泛称基层户籍编制。
D.中书舍人,官名。舍人始于先秦,本为王公贵族亲近属官,魏晋时于中书省内置中书通事舍人,掌传宣诏命。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曾巩是建昌南丰人,他自幼聪明有才华,十二岁时写成《六论》,文辞很有气魄。刚刚成年的时候就已经名扬四方了。
B.曾巩为官不畏强暴,章丘的刁民聚集成社,曾巩利用百姓互相援助,并且诱导盗匪自首,让当地恢复了太平。
C.曾巩淡泊名利,他长期在各地任地方官,被认为命运不济,朝廷中后生晚辈出人头地,他也不放在心上。
D.曾巩敢于说真话,他推荐过王安石,但是当王安石得志之后,他还是在皇帝面前对王安石的文章和人品进行了批评。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
②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