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文学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新人”都是典型形象的重要类型之一,以突出的美学价值留存在一代代读者的记忆中。当代文学只有创造出顺应历史潮流、具有时代精神特质的新人形象,才能真正发时代之先声,承担启迪思想、温润心灵的使命。
    文学意义上的“新人”是时代精神的人格化。“新人”之“新”不仅包括自然时序的内涵,“新人”是历史变革和时代进步的记录者和推动者,也是社会发展和文化创新的担当者和引领者,代表着改变现状的实践力量,有着得风气之先的敏锐心灵,又有敢为天下先的蓬勃朝气,最深刻也最生动地反映出历史的发展阶段及其精神面貌。正因如此,当我们回望历史,眼前总会浮现一个个鲜活的文学形象;当我们品读文学,总能在新人形象中感受历史的脚步、时代的脉搏。时代和新人是如此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以至于人们常用新人形象标记一段岁月或一个群体:合作化运动中的“梁生宝”、改革年代中的“乔厂长”、知识分子“陆文婷”、奋斗青年“孙少平”,都是如此。
    文学创造新人的过程,本质上是时代精神寻找形象载体的过程。这就要求作家既从本质上、总体上把握时代主题和发展趋向,在变动不居的社会现象中描摹普遍性的人类情感;又要洞悉社会肌理,深入了解分众化、行业化、碎片化的生活。不管是扶贫干部、海外维和官兵,还是网络工程师、职业电竞员,每一个人背后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只有关注和刻画具体而生动的“这一个”,新人形象才拥有时代气息和生活质感,才能与读者产生强烈的精神共鸣。
    当下,文学对时代新人的塑造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从作家自身的方面看,有的心态浮躁,失去了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和耐心观察,又缺乏深入扎根生活的勇气和实践,对新生事物感到陌生隔阂,流连在浅薄地反映生活的皮相,醉心于一时的喧哗热闹;有的为了抢占题材,急于求成,故意制造,导致人物扁平,缺乏真实感。
    这些年,文学创作从高原走向高峰,长篇小说出现“井喷”现象,网络文学佳作频出,涌现出一系列崭新的典型人物。《海边春秋》里的刘书雷,是改革大潮下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事业中涌现的新人;《景恒街》里的城市白领,揭开了文学此前不曾深度介入的社会新领域;在一些网络小说中,也不时能看到海归精英、电竞少年等的身影。然而,与新时代的现实生活及其文化风貌、精神气质相比,新人形象创造的空间还很大。
    作家必须有创造新人形象的历史使命感,沉潜到生活的内里,以勇气直面生活,以智慧剖析生活,潜心提炼属
    于自己的“独特生活”,就踏上了创造新人形象的正途。脱离现实的“新人”是虚妄的,就事论事的“新人”则是扁平的。高尔基说,要知道过去的现实、现在的现实和未来的现实。从文学创作的角度看,可能性不是无根据的猜测,它以现实为基础,又包含现实将要前往的方向和路径,因而有时表现为现实生活的未来形态。一切既成事实并非生活的全貌,必须加上可能成为事实的那些,才是生活的总体面貌。新时代的作家还应以文学家的敏锐、社会学家的缜密、史学家的洞察和哲学家的思辨,主动探究生活中丰富的“可能性”,把创新的灵感转化为感人形象,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摘编自胡一峰《文学如何创造新人形象》)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文学意义上的“新人”之新,不仅是在自然时序上新,还应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
    B.文学作品通过艺术地描摹社会现象,可以塑造出能承载时代精神风尚的新人形象。
    C.作家只有在分众化、行业化、碎片化的社会现象中描摹普遍的人性,才能创造出新人。
    D.文学作品创作,不仅要表现社会生活的现实性,更应该表现社会发展趋向的“可能性”。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文章第一段,作者首先提出本文的论题并针对当代文学创作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B.文章以较多的篇幅论及当下的文学创作,凸显了文章的现实意义和写作意图。
    C.文章灵活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类比论证多种方法,增强了说服力。
    D.文本按照提出论题、一般论述、分析现状、提出解决办法的基本思路组织内容。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 ______
    A.我们品读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总能通过“新人”形象感受到历史变革和时代进步。
    B.文学作品既要表现人物的时代特征,又要表现其职业和个性,才能塑造出“这一个”。
    C.近些年的文学创作,出现了好的发展态势,长篇小说暴发式出现,网络文学佳作频出。
    D.文学作品创作必须遵循现实的生活,就事论事的“新人”形象是扁平的,否则是圆形的。
  • 相关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