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王景仁,庐州合淝人也。少从杨行密起淮南。景仁为将骁勇刚悍,质略无威仪,临敌务以身先士卒,行密壮之。梁太祖遣子友宁攻王师范于青州,师范乞兵于行密,行密遣景仁以步骑七千救师范。师范以兵背城为两栅,友宁夜击其一栅,栅中告急,趣景仁出战,景仁按兵不动。友宁已破一栅,连战不已。 迟明,景仁度友宁兵已困,乃出战,大败之,遂斩友宁,以其首报行密。是时,梁太祖方攻郓州,闻子友宁死以兵二十万倍道而至景仁闭垒示怯伺梁兵怠毁栅而出驱驰疾战战酣退坐召诸将饮酒已而复战太祖登高望见之,叹曰:“使吾得此人为将天下不足平也!”梁兵又败。景仁军还,梁兵急追之,景仁度不可走,留军不行,解鞍而寝,将将李虔裕疾呼曰:“追兵至矣,宜速走,裕以死遇之!”景仁曰:“吾亦战于此也。”虔裕三请,景仁乃行,而虔裕卒战死,梁兵以故不能及,而景仁全军以归。行密死,子渥自宣州入立,以景仁代守宣州。渥已立,及求宣州故物,景仁惜不与,怒,以兵之。景仁奔于钱镠,镠表景仁领宣州节度使。 梁太祖素识景仁,乃遣人召之,景仁间道归梁。开平四年,以景仁为北面招讨使,将兵伐赵。行至魏州,司监天言:“太阴,不利行师。”太驰使者止景仁于魏以待。景仁不奉诏,进营于柏乡。及晋人战,大败于柏乡。乃罢景仁就第,后数月,悉复其官爵。末帝立,以景仁为淮南招讨使,攻庐、寿,军过独山,山有杨行密祠,景仁再拜号泣而去。战于霍山,梁兵败走,景仁殿而力战,以故梁兵不甚败。归京师,病+疽卒,赠太尉。
(选自《新五代史》)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闻子友宁死以兵/二十万倍道而至/景仁闭垒示怯/伺梁兵怠/毁栅而出/驱驰疾战/战 酣退坐/召诸将饮酒/已而复战/
B.闻子友宁死/以兵二十万倍道而至/景仁闭垒示怯/伺梁兵怠/毁栅而出/驱驰疾战/战 酣退坐/召诸将饮酒/已而复战/
C.闻子友宁死/以兵二十万倍道而至景仁/闭垒示怯/伺梁兵怠/毁栅而出/驱驰疾战/战酣退/坐召诸将饮酒/已而复战/
D.闻子友宁死以兵/二十万倍道而至/景仁闭垒示怯/伺梁兵怠毁栅/而出驱驰/疾战/战酣退坐/召诸将饮酒/已而复战/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太祖,一般指开国帝王的庙号,文中的“末帝”也是庙号,指王朝最后一个皇帝。
B.司天监,古代官名,掌管观察天文并推算历法,负责管理、主持国家大型祭典等。
C.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先后跪拜两次,表示郑重、恭敬,多用于正式场合。
D.京师指首都。京,大也;师,众也。天子之居必以众大之辞言之,故以此称国都。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王景仁不求威仪,作战勇猛强悍。他随从杨行密在淮南起兵,在军中不讲排场,两军对阵时冲锋在前,受到杨行密的赞赏。
B.王景仁颇有谋略,善于把握战机。救援王师范时,情况紧急,王景仁仍按兵不动、等梁军疲乏时才出兵作战,大败梁军。
C.王景仁爱惜财物,因而招致祸端。杨渥继位后想讨回宣州原来的财物,王景仁吝惜,杨握大怒,发兵攻打他防守的宣州。
D.王景仁归顺梁朝,多次立下战功。他尽心效忠梁朝,多次立下战功,即使违令与晋军作战在柏乡被打败,也未丢失官爵。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迟明,景仁度友宁兵已困,乃出战,大败之。
②梁太祖素识景仁,乃遣人召之,景仁间道归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