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我的语文老师
于丹 ①回望我羞涩沉默的少年时代,几乎所有光荣与梦想的记忆都和语文课相关。我的偏科几乎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了,除了交上去的作文经常被老师在班上念之外,别的科目差不多一无所长。进入中学之前,我一直是个不大被鼓励的学生,直到初二的时候,一位特别欣赏我的老师让我做了语文课代表。
②我在一所非常普通的中学里遇见了这位不寻常的老师。他个子小小的,秃顶,教了二十年的书还是一口浓重的四川口音,指间总是夹着一只红色有机玻璃的小烟嘴,进课堂前才扔烟头,然后指间换上粉笔,在黑板上留下一大片气象豪奢华美的板书。
③王老师读书的时候就是一个大才子,据说要留在北大中文系的,毕业前到中学实习,正好赶上文革开始,北大就没有留校教师这一说了。于是他就一直在实习的这个学校教下去,直到我懵懵懂懂地进到他的班上。
④我上了初三后,他会给我带很多很多补充材料。我在那一年里几乎天天读古文,大量地背诵,并且一次次地在课堂上发言。王老师把我带到他的家里,在南锣鼓巷那个大杂院一间低矮的小平房中,我看见中药房药柜似的资料柜贴着斑驳的墙壁,那一柜子卡片,在小小抽屉里一张张挤在一起。斜阳很温柔地照进来,逼仄的小屋一端是美丽的师母安祥地缝被子,另一端是老师给我讲怎么做学术卡片……王老师说他有个梦想,就是从自己的手里送出去个中文系的大学生,他的两个儿子都没有念成大学,所以老师就特别在意每一届班上语文好的苗子。
⑤高中,我考进北京四中。妈妈去给我办手续,回来告诉我,王老师流着眼泪跟她说:“我的梦又碎了,这孩子不能从我手里进中文系了,我等了多少年啊……四中是好学校,让孩子去吧。”
⑥真的读了中文系以后,老师很高兴,那时候他更苍老了,还是那样神采飞扬地跟我聊古文,只不过常常被一阵阵剧烈的咳嗽打断。
⑦到大三的时候,我几乎决定报考文艺学的研究生,就在这时候,传来王老师住院的消息--肺癌晚期。消瘦的王老师躺在雪白的被单下,已经说不出话了,我拉着他的手,骨瘦如柴。我明白离别的时刻就这样临近了。我能说什么呢?我的语文老师,曾经用生命提携并且期待着我的语文老师……我哽咽着对他说出了一句话:“老师,我报考古典文学的研究生。”老师的手突然一下子抓紧了我,从浓重的痰音间挤出了一个字:“好!”
⑧一周后,我正式报名时,老师辞世。师母说,那个“好”字是他留在世上最后的言语。
⑨“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这一生中总有几个人,像钉子一样守候在你的命运岔路口,一瞬间就决定了生命的方向。在翠微引远的时候,他们的音容寂然,却镌刻在我们心底不能惊动的地方。
⑩站在最远处的这个人,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结合全文,下面有关文章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别的科目差不多一无所长”,说明“我”很缺乏自信。
B.“这位不寻常的老师”,主要指他的相貌特征和生活习惯。
C.“另一端是老师给我讲怎么做学术卡片”,王老师把“我”看成学习语文的好苗子,用心栽培。
D.“我看见中药房药柜似的资料柜贴着斑驳的墙壁”,那时王老师身体就不好,经常吃药了。
对文章的第⑤自然段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______
A.本段主要采用语言描写,表现王老师的良师形象。
B.王老师得知“我”考上四中后,内心又高兴,又遗憾。
C.因为“我”考得不理想,所以王老师认为他的梦又破碎了。
D.王老师对“我”非常器重,很希望“我”将来对语文有更深的研究。
对文章的第⑦自然段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我明白离别的时刻就这样临近了”,“离别”指“我”要离开医院。
B.“我哽咽着对他说出了一句话”,说明“我”改变志愿很不情愿。
C.“老师的手突然一下子抓紧了我”,主要体现王老师对“我”的深深的思念。
D.“好!”表现王老师非常支持“我”从事古典文学方面的研究。
结合文章内容,概括王老师对“我”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