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①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橡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②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________,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细微极柔软的________。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觉得细腻,又觉得________,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1)作者认为牵牛花的色彩“以蓝色或白色者为最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对之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充分说明作者对色彩的研究也颇有造诣,也反映了作者对颜色的看法。
B.这与“文眼”一致,从视觉效果上突出了北国秋的“清、静、悲凉”,恰当地传达了作者的情感。
C.四种颜色里,确确实实是蓝、白色最好,不浓不淡,不妖不艳,恰到好处。
D.作者仅仅是为了表达一家之言,未必可信,实际上,淡红色的牵牛花还是蛮不错的。
(2)在文中________处填写正确的一组是( )
A.落叶 触觉 清静
B.落蕊 触觉 清闲
C.落蕊 感觉 清静
D.落叶 感觉 清闲
(3)文中“梧桐一叶而天下之秋”的典故,出自( )
A.《论语》
B.《孟子》
C.《庄子》
D.《淮南子》
(4)作者在第①段中写清晨小院中的秋意,主要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角度来突出故都秋的________特点。
(5)作者描写故都的秋景,为什么要详写故都旧院的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④段从哪几个方面的感受来描写槐树的落蕊?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作用是什么?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