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第二天窗户纸刚发亮,少平就悄悄地爬起来。赶到北关的时候,天已经大亮了。
他看见路边水井旁边有个正用辘轳绞水的老头,他便试着走过去向这老头打听他的亲戚马顺。
一下问对了!老头向他指了指阳面土坡上的一个院子,说:“就住在那里,我们原来是一个生产队的。”
少平的心咚咚地跳着,兴奋地爬上了那个小土坡。
当少平向他的亲戚说明他是谁及来由时,没见过面的远门舅舅和妗子算是勉强承认了他这个外甥。
马顺四十岁左右,一张粗糙的大脸上转动着一双灵活的小眼睛。他不冷不热地打量了少平一眼,问:“你就这么赤手空拳跑出来了?”
“我的行李在另外一个地方寄放着,我想……”
少平还没把话说完,他妗子就对他舅恶狠狠地喊叫说:
“还不快去担水!”
少平听声音知道她是向他发难,于是立刻说:“舅舅,让我去担!”说话中间,他眼睛已经在这窑里搜寻水桶在什么地方了。
水桶在后窑掌里!他没对这两个不欢迎他的亲戚说任何话,就过去提了桶担往门外走。
马顺两口子大概还没反应过来,他就已经到了院子里。
他舅撵出来说:“井子你怕不知道……”
“知道!”他头也不回地说。
孙少平一口气给他的亲戚担了四回水--那口大水瓮都快溢了。
这种强行为别人服务的“气势”使亲戚不好意思再发作。马顺两口子的脸色缓和下来,似乎说:这小子看来还精着哩!
他舅对他说:“你力气倒不小,我一下子想起了,我们大队书记家正箍窑,我引你去一下,看他们要不要人。你会做什么匠工活?”
“什么也不会,只能当小工。”少平如实说。
“噢……我记得前两年老家谁来说过,你不是在你们村里教书吗?小工活都是背石头块子,你能撑架住?”“你不要给人家说我教过书……”
马顺接着就把少平引到他们大队书记的家里。
书记看这个“小工”身体还不错,问马顺:“工钱怎么说?”
“老行情都是两块钱……”他舅对书记说。
书记嘴一歪,倒吸了一口气。
“一块五!”少平立刻插嘴。
书记“噗”一声把吸进嘴里的气吐出来,然后便痛快地对少平说:“那你今天就上工!”
少平先问最迫切的问题:“能不能住宿?”
“能!就是敞口子窑,没窗户。”主家说。
“这不要紧!”
上工的事谈妥后,少平就起身直到南关贾冰家寻他的铺盖卷。
来到大街上,他觉得脚步异常地轻松起来。这时他才注意到街道两旁的景致,商店的门都开了,到处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大橱窗里花花绿绿,五光十色。姑娘们率先脱去了冬装,换上鲜艳的毛衣线衣,手里拎着时髦的小皮革包,挺着高高的胸脯在街市上穿行。人行道上的洋槐缀满了一嘟噜一嘟噜雪白的花朵,芬芳的香味飘满全城。书记的老婆是个精明麻利人,看来最少能主半个家事。她引着少平,把他交待给了工头。
吃过中午饭,少平就上了工。
他当然干最重的活--从沟道里的打石场往半山坡箍窑的地方背石头。
他背着一百多斤的大石块,从那道陡坡爬上去,人简直连腰也直不起来,劳动强度如同使苦役的牛马一般。
每当背着石块爬坡的时候,他的意识就处于半麻痹状态。沉重的石头几乎要把他挤压到土地里去。汗水象小溪一样在脸上纵横漫流,而他却腾不出手去揩一把;眼睛被汗水腌得火辣辣地疼,一路上只能半睁半闭。两条打颤的腿如同筛糠,随时都有倒下的危险。这时候,世界上什么东西都不存在了,思维只集中在一点上:向前走,把石头背到箍窑的地方--那里对他来说,每一次都几乎是一个不可企及的伟大目标!
三天下来,他的脊背就被压烂了。第三天晚上他睡下的时候,整个身体象火烧着一般灼疼。他在睡梦中渴望一种冰凉的东西扑灭他身上的火焰。三天以后,尽管孙少平身体疼痛难忍,但他庆幸的是,他没有被主家打发--他闯过了第一关!
这天晚上,当他趴着睡觉的时候,突然感觉有人在轻轻摇晃他的头。
他一惊,睁开眼,看见他旁边蹲着一位妇女。
他在睡眼朦胧中认出这是书记的老婆,他赶紧把背后的衫子撩下去。遮住了自己的脊背。
“你原来是干什么的?”书记的老婆轻声问他。
“我……一直在家里劳动。”少平吞吞吐吐地说。
书记的老婆摇摇头,说:“不是!你就照实说。”
少平知道他瞒哄不住这位夜访的女主人,只好把头扭向一边,说:“我原来在村里教书……”
书记的老婆半天没吭声。后来听见她叹了一口气,就离开了。
少平再也不能入睡,他心想:也许明天他就会被主家打发走--那他到什么地方再能找下活干呢?
第二天,出乎少平意料的是,他不仅没有被打发走,而且还换了个“好工种”--由原来背石头调去钻炮眼。
少平心里明白,这是女主人对他动了恻隐之心。唉,为了这位好心的妇女,他真想到什么地方去哭一鼻子……
半月以后,孙少平已经开始渐渐适应了他的新生活。
(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有删改)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如孙少平去找马顺时,他妗子就对他就恶狠狠地喊叫,担水之后,马顺两口子的脸色缓和下来,这里刻画了马顺夫妇的奸诈嘴脸。
B 小说按照“找工作--找到工作--打工苦累--被换工种--适应新生活”的思路行文,叙述了孙少平外出打工的艰难历程,结构清晰,情节集中。
C.小说前面写书记老婆是个精明麻利之人,最少可主半个家事,这为后文写书记老婆夜访发现少平身上的伤痕、询问他的身份、换了他的工种埋下伏笔。
D.小说对孙少平爬陡坡背重石的情景描写得非常到位,如写他脸上的汗水像小溪纵横漫流,眼睛被汗水淹得辣疼,两腿打战等,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孙少平外出打工,遇到了哪些困难?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文中画波浪线的语段有何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