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大众化、娱乐化是网络文学的鲜明特征,从读者熟悉的“天马行空”的幻想题材到现实题材,这一转变无疑是对网络作家的重大考验。目前,网络文学现实题材的读者接受情况不够理想,大多作品“叫好不叫座”,在平台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如何做到“双效合一”关系到代表时代风尚、反映时代精神的现实题材创作如何借助网络文学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抵达广大读者,影响社会风尚的大问题。
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折射了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因此,作为IP源头的网络文学行业,抓好现实题材创作无疑是重中之重。
在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格局中,伴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现实题材逐渐进入文化产业全球化的国际传播视野,缪娟的《亲爱的翻译官》、阿耐的《大江大河》等作品在海外收获热烈反响,体现了这一点。随着网络文学国际传播产业化态势的形成,现实题材作品将获得更多海外传播可能。
相对传统作家来说,网络作家书写现实题材,在故事性上更有优势,更容易获得IP红利。现实题材相对篇幅短,翻译难度低,海外读者、观众更容易被中国当下发生的故事吸引,这些都是现实题材作品海外传播的优势。现实题材影视剧的海外走红,客观上为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打开了一条通途。网络文学现实题材日益成为“中国故事海外讲”的重要内容。
在网络文学平台运营模式制约下,网络文学现实题材作为一种新的创作增长点,如何将作家的创作挑战和平台的创新压力转化为动力,让现实题材创作不仅成为新的“创作和阅读增长点”,也成为“新文创的起爆点”,做到“既叫好又叫座”,实现社会价值与市场效益的双赢,真正触达海内外亿万读者、观众,是业界未来的探索方向。
(摘编自肖惊鸿《现实题材:网络文学的机遇与挑战》) 材料二:随着网络创作精品化、主流化趋势凸显,网络文学与文化传承的关系探讨成为学界热议的话题。许多学者从审美特质上厘清网络文学与文化传统的关系。如夏烈提出网络文学的“中华性”问题,认为网络作家与读者所结成的“想象共同体”有助于确立国家与民族认同感,再造中华价值。曾繁亭认为,网络文学依托传统文学想象演化出来的“仿真”“拟象”世界具有“虚拟美学”特征。在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化关系探讨中,马季认为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之间虽有差异,但更要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不能人为地设置壁垒。黄鸣奋从信息革命、传播要素、世界格局等方面着眼,认为网络文学既是文学传统的产物,又具备自身独特性。周志雄、李春青、刘照丁、程丹阳、覃皓珺、陈帅等探讨了传统文化、民间文学、古典文学、大众文艺与网络文学的传承与变革关系。在网络文学与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研究方面,龚举善、张鸿彬、欧阳文风、石曼婷等人剖析了少数民族网络文学的发展现状、非理性创作症候及其价值与意义等问题。
网络文学与文化传统之间是传承与革新的统一体。网络文学要成为中国文学的优质源头,必须汲取中华民族千百年的文学传统与文明精华,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与美学风范,但又不能一味地沿袭传统文学的规制与惯例,而应在媒介变革与时代变化中顺时应势、推陈出新,将技术联姻与人文传承铸塑成网络文学独特的审美表征和艺术价值,而要真正消弭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边界,网络文学必须以文学品相与艺术品格立足,在扬弃与拓新中书写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彰显中国力量。
(摘编自欧阳友权、贺予飞《网络文学研究的几个学术热点》) 材料三:网络文学发展20余年,其产业体量有多大?根据《2019年度网络文学发展报告》,国内网络文学用户数量已达4.55亿,五成以上网民都是网文读者,创作者已达1755万人。体量如此庞大,精品几何?网络文学作品宛若星辰,但精品力作却偏少,存在大量同质化作品,“重量级”的网络作家更是屈指可数。事实上,“量大质不优”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网络文学发展。
量大质不优,与网络文学的付费阅读机制有莫大关系。网络文学从早期文字爱好者的自发创作,发展为粉丝经济逻辑主导的成熟产业,离不开付费阅读机制。无论网站收费还是粉丝打赏,都跟作品的字数、更新速度挂钩。有人曾戏称,“成功的网文作家不一定写得好,但肯定很勤劳”。网络文学作品动辄几百万、上千万字,容易出现情节前后不统一、语言表达欠锤炼等问题,注水现象比较突出。
另一方面,平台的推文机制也或多或少影响着创作者的选择。在排行榜头部、点击量显著的文章,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大家参考的范本,其风格、元素、情节都有可能被套写。一些网络文学平台为充实“书库”,也会购买批量生产的“套路文”。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通知,要求规范网络文学行业秩序,加强网络文学出版管理,坚持高质量发展,努力以精品奉献人民。通知的出台,对网络文学存在的“虚火”开出了药方。如,要求网络文学出版单位严格落实平台主体责任,“坚决抵制模式化、同质化倾向”,此外,还要开展社会效益评价考核,做得好的给予奖励,不合格的要批评处罚。所谓“不破不立”,标准明确之后,网络文学的生长路径会更加清晰。
(摘编自陈圆圆《网络文学期盼时代精品》)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当前,网络作家在现实主义题材创作、提升作品质量等方面面临着考验,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会迎来网络文学更好的发展。
B.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指引着整个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是当代文化产业新的创作和阅读增长点”“新文创的起爆点”。
C.网络文学要敢于打破传统文学的规制与惯例,顺应媒介变革与时代变化的时势,推陈出新,铸塑出自己独特的审美表征和艺术价值。
D.如果作者作品的字数少、更新速度慢,无论是网站的收费还是粉丝的打赏都会受到影响,因此网络文学作品注水现象比较突出。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与其他网络文学题材相比,海外读者、观众更喜欢中国现实感强的故事,这些故事相对篇幅短,翻译难度低。
B.曾繁亭的观点强调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之间的差异;马季的观点强调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之间的联系。
C.网络文学产业体量巨大:国内网络文学用户数量超4.5亿,其中超半数是网文读者;创作者极多,但非常优秀的网络作家极少。
D.采取优化阅读机制、推文机制,国家规范行业秩序,加强出版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将促进网络文学迎来精品时代。
网络文学应发挥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简要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