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易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知制诰,纠察在京刑狱。有少年得斗鹑,其侪求之不与,恃与之昵辄持去,少年追杀之。开封当此人死,安石驳曰:“按律,公取、窃取皆为盗。此不与而彼携以去,是盗也;追而杀之,是捕盗也,虽死当勿论。”遂劾府司失入。府官不伏事下审刑大理皆以府断为是诏放安石罪当诣阁门谢安石言我无罪不肯谢御史举奏之置不问登州妇人恶其夫寝陋,夜以刃斮之,伤而不死。狱上,朝议皆当之死,安石独援律辨证之,为合从谋杀伤,减二等论。帝从安石说,且著为令。二年二月,拜。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 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令判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而农田水利、青苗等相继并兴,号为,遣提单官四十余辈,颁行天下。吕诲论安石过失十事,帝为出诲。韩琦谏疏至,帝感悟,欲从之,安石求去。司马光答诏,有“士夫沸腾,黎民骚动”之语,安石怒,抗章自辨,帝为巽辞谢,令吕惠卿谕旨,韩绛又劝帝留之。安石入谢,因为上言中外大臣朋比之情,且曰:“ 陛下欲以先王之正道胜天下流俗,故与天下流俗相为重轻。流俗权重,则天下之人归流俗;陛下权重,则天下之人归陛下。权者与物相为重轻,虽千钧之物,所加损不过铢两而移。今奸人欲败先王之正道,以沮陛下之所为。于是陛下与流俗之权适争轻重之时,加铢两之力,则用力至微,而天下之权,已归于流俗矣,此所以纷纷也。”上以为然。安石乃,琦说不得行。
    (摘编自《宋史•王安石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府官不伏事/下审刑大理/皆以府断为是/诏放安石/罪当诣阁门谢/安石言/我无罪/不肯谢/御史举奏之/置不问/
    B.府官不伏事/下审刑大理/皆以府断为是/诏放安石罪/当诣阁门谢/安石言/我无罪/不肯谢/御史举奏之/置不问/
    C.府官不伏/事下审刑大理/皆以府断为是/诏放安石罪/当诣阁门谢/安石言/我无罪/不肯谢/御史举奏之/置不问/
    D.府官不伏/事下审刑大理/皆以府断为是/诏放安石罪/当诣阁门/谢安石言/我无罪/不肯谢/御史举奏之/置不问/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参知政事是古代官职,在宋朝,相当于副宰相,它的设立在于增强皇权、削弱相权。
    B.新法,指新制定的法令,文中指王安石提出并力主实行的涉及多个领域的法令制度。
    C.御史是中国古代执掌监察官员的一种泛称,下设御史大夫、御史中丞,前者常空缺。
    D.视事,是巡察政务,常在水旱灾害后受命于皇上考察官吏,赈济灾民,又称巡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王安石严格标准,公正裁判案件。无论是对待那位少年还是那名妇人,他都认为一审判决失当,因而举证法律条文,力主改判,成功避免冤假错案。
    B.王安石敢于坚持,坚持维护尊严。在驳斥开封府判案一事上,皇上一边维护他,一边要求他向阁门道歉,王安石坚持自己没有过错,最终不了了之。
    C.王安石理性深刻,辩证看待问题。有大臣认为王安石懂经学,却无能力解决国家治理中的实际问题,皇上如此警醒他,而他以为自己并非那样的庸者。
    D.王安石力主变法,相信皇权力量。王安石当时认为治理国家要从“变风俗,立法度”做起,这必然激起流俗势力反对,但只要皇上意志坚定,就无畏惧。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
    ②陛下欲以先王之正道胜天下流俗,故与天下流俗相为重轻。
  • 相关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