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中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敷华,字公实,安福人。成化元年,与刘大夏愿就部曹。除兵部主事,历郎中。廉重不挠,名等于大夏。
十一年,出为浙江参议。景宁矿盗起,至数千人,敷华谕散之,执其魁十二人。居浙十余年,历布政使。弘治初,迁湖广。岁饥,令府县大修学宫,以俯直资饿者。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中道奔丧,服闼还故宫。部内赋输大同,困于折价。敷华请太原以北可通车者仍输米,民便之。改抚陕西,制婚娶、丧葬之式,纳民于礼。妖僧据终南山为逆延议用兵尚书马文升日张都御史能办此敷华果以计缚僧归。
十二年改右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淮、扬诸府,高邮湖堤圮,浚深沟以杀水势。又筑宝应堤。民利赖焉。正德元年召为左都御史:其冬,大臣与言官请去刘瑾等,内阁力主之。帝犹豫,敷华乃上言:“陛下宴乐逸游,政令与诏旨相背,行事与成究交乖。今给事中刘蓓,御史朱延声、徐钰等连章论列,但付所司。英国公懋与臣等列名上请,但云‘朕自处置’。臣窃叹惑,请略言时政之弊。如四十万库藏已竭,而取用不已。六七岁童子何知,而招为勇士。织造已停,传奉已革,寻复如故。政令纷孥,弊端滋蔓。夫国家大事,百人争之不足,数人坏之有余,愿陛下审察。”疏入,不报。
既而朝事大变,宦官势益张。至除夕朝罢,忽传旨与畅守随俱致仕。敷华即日就道。至徐州洪,坐小艇,触石几溺死。瑾恨未已,欲借湖广仓储 烂,坐以赃罪。修撰康海过瑾曰:“吾秦人爱张公如父母,公忍相薄耶?”瑾意稍解,犹坐敷华奸党,与守随等榜名朝堂。明年六月病且革,衣冠揖家庙,就榻而卒。
敷华性刚介。弘治时,刘大夏常荐之,帝曰:“敷华诚佳,但为人太峻耳。”为部郎奉使,盗探其囊,得七金而已。
(节选自《明史·张敷华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名等于大夏 等:相同
B. 行事与成宪交乖 乖:背离
C. 修撰康海过瑾曰 过:过问
D. 公忍相薄耶 薄:逼迫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困于折价 纳民于礼
B. 与刘大夏愿就部曹 忽传旨与畅守随俱致仕
C. 如四十万库藏已竭,而取用不已 就榻而卒
D. 其冬,大臣与言官请去刘瑾等 盗探其囊
【3】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句是
妖僧据终南山为逆廷议用兵尚书马文升曰张都御史能办此敷华果以汁缚僧归
A. 妖僧据终南山/为逆廷议用兵/尚书马文升曰/张都御史能办此/敷华果以汁缚僧归
B. 妖憎据终南山/为逆廷议用兵/尚书马文升曰/张都御史能办/此敷华果以计缚僧归
C. 妖僧据终南山为逆/廷议用兵/尚书马文升曰/张都御史能办/此敷华果以计缚僧归
D. 妖僧据终南山为逆/廷议用兵/尚书马文升曰/张都御史能办此/敷华果以汁缚僧归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敷华在处理景宁的矿贼闹事中,运用计谋,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捉拿头领归案。
B. 张敷华整治好坍塌的高邮湖堤和修筑宝应堤,都让百姓从中获利。
C. 张敷华等人上疏请求除去刘瑾的行为使刘瑾心生恨意,刘瑾后来想方设法诬陷张敷华。
D. 张敷华在疏中指出皇帝的缺点,同时认为政策法令过于繁复,弊端就会滋生蔓延,要求皇帝要仔细审察。
【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六七岁童子何知,而招为勇士。
②瑾意稍解,犹坐敷华奸党,与守随等榜名朝堂。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张敷华“为政惠民”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