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较难
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件军上衣
宋西峰
正是盛夏三伏季节,天气酷热。
有很多战士耐不住热,索性脱了上衣,光着膀子,豹子一样蛰伏在一座山头的战壕里。每个人的枪口都冒着烟,枪管灼热。一场激战刚刚结束。鬼子又一次疯狂的进攻被击退了,他们丢下许多具尸体,退缩回了山下的树林里。
这是一场激烈的拉锯战,战斗进行得异常残酷。八路军与日军在一座山头已经相持了三天了,双方伤亡都很大。驻守山头的八路军只有一个团,而鬼子则有一个师多,可谓敌众我寡。
这座山头是军事要塞,在整个夏季战役中举足轻重,目前,双方的主力部队正在平原一带展开激战。上级要求驻守的队伍严防死守,再有半天时间,主力部队就要过来增援了。狭窄拥挤的战壕里,支前的老乡们手脚利索地忙碌着,他们从村子里送来食品、水等补给,又把受伤的战士转移走。那些轻伤的战士是绝不会下火线的,他们只简单地包扎一下,继续留下来同敌人厮杀。譬如祥子,他的左肩膀挂了彩,一块弹片擦了过去掀开了胳臂上的肌肉。由于胳膊上缠着纱布,祥子就脱了军上衣,小心地叠放好,放在战壕边上。
祥子是去年参加八路军的,今年刚满十八岁。虽然年龄小,但却长得身材魁梧、高大结实。祥子对鬼子充满了仇恨,他训练刻苦,才一年多时间,他的枪法已经练得非常精准了,是队里出色的神枪手。
祥子永远忘不了那一幕。去年春天的一天,鬼子闯进了祥子家的村庄,抢劫老乡们的粮食。鬼子遇到了有力的反抗。一些勇敢的村民对鬼子并不惧怕,他们用土枪向鬼子射击,抄起铁锹、镢 头等家伙同鬼子展开肉搏。鬼子恼羞成怒,便疯狂地向人们扫射,洗劫了整个村庄。全村三百多口人,除外出的人外,全部被屠杀。
那天,祥子碰巧外出,躲过了这次劫难。等他回到家时,禁不住被眼前的血腥场面惊呆了,村民们横七竖八倒在血泊里,村街上一滩滩鲜血直晃人的眼。整个村庄都空空荡荡的,成了一个无人村庄。祥子的亲人,一家九口全被鬼子杀害了,祥子成了孤儿。
就这样,祥子怀着对鬼子的满腔仇恨,一路追寻参加了八路军。在部队里,祥子了解到,战友大都和他一样,都是穷苦出身,同鬼子和地主、军阀等反动势力有着不共戴天的血仇。
祥子的身上淌满了汗水,他的左胳膊火辣辣地疼,可他满不在乎。他静静地伏在战壕里,两眼血红血红,等待着鬼子下一次更加凶狠的攻击。
空中不时地划过几声冷枪。鬼子躲在山下边的树林里,双方距离五百多米。眼下,双方都在抓紧时间修整,山头暂时变得文静下来。一阵大风刮了起来,凉爽无比。祥子惬意地揩了揩身上的汗水。突然,他的军上衣由于没有压紧,被风卷了起来,向着山下翻滚着。祥子急了,对身边的排长报告说,他的上衣被刮跑了,他要去捡回来。排长怒斥他,不就一件上衣嘛,命令他坚守岗位,不要擅自乱动。
祥子紧张地注视着前方,风很大,那件上衣继续向前翻滚着,离他越来越远了。他突然一跃而起,要追上那件上衣。战友们都惊呆了。祥子像一头豹子,矫健敏捷地向前飞扑而去,很快就抓到了那件上衣。这时,对面的树林里发出了排枪。子弹噗噗地钻进祥子周围的土地上,溅起了一团团灰尘。战友们焦急地喊着祥子的名字。
祥子快速地向回冲刺,二十米,十米,五米,祥子马上就要扑进战壕了。突然一粒弹头捕捉到了他,嵌进了他的后背。祥子摇晃了一下,挣扎着扑倒在地,那件上衣被紧紧压在身下。
战场变得死寂无比……
不久,八路军的增援部队就赶到了,战斗取得了胜利。战斗结束后,战友们默默地向祥子致哀。团长仔细地搜查着祥子的那件上衣。最后,从里面的口袋里找出了一张照片。那是一张全家福,一家共十口人,祥子稚气未脱地躲在妈妈的怀里,每个人的脸上都灿烂地笑着……
团长流下了泪水,战友们都流下了泪水。
(选自《小小说》,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一件军上衣”为题,为作品设置了悬念,引发读者的联想。同时“一件军上衣”也具有线索的作用,对小说的主题有一定的暗示。
B.老乡们不顾战斗的惨烈前来支援,轻伤的战士们坚决不下火线,表现了在民族危亡面前,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绝不屈服的精神。
C.大风刮走了祥子的军上衣,祥子在被排长怒斥后依然不听从命令去捡军上衣,这一举动表现了祥子做事鲁莽冲动、不计后果的特点。
D.祥子牺牲后,“团长流下了泪水,战友们都流下了泪水”,这是一个细节描写,表明战士们为祥子而感动,可以理解祥子的行为。
【2】小说中插叙了一段祥子的人生经历,有哪些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有人认为祥子为了一件军上衣而牺牲生命不值,有人认为他的牺牲是值得的,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